“帐篷课堂”话变迁
“帐篷课堂”话变迁
■纵 恒 本报特约记者 冯 毅
日前,南疆军区某团“进藏先遣英雄连”野外驻训帐篷中,一场“话变迁、明使命”的学习讨论活动热烈展开。官兵们结合一件件实物,争先恐后地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祖国边防发生的喜人变化,为强军兴军贡献力量的热情高涨。
“茫茫雪域,过去巡逻全靠一个指北针和一张地图指引方向。”入伍12年的连长齐楠谈起他的第一次高原巡逻唏嘘不已,“如今,北斗导航终端、卫星电话等装备的列装,我们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大大增强。”
齐楠的讲述,让同时期入伍的指导员郑凯歌心潮澎湃。见证了连队从机械化步兵向信息化合成部队的加速转型,郑凯歌由衷感慨:“新时代强军十年,千里边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基层官兵是最大的受益者。”
郑凯歌话音刚落,二级上士储明亮起身接过了话茬。入伍12年,一次次参与高原执勤、巡逻和训练,个中滋味储明亮深有体会,他拿起一张老照片说:“过去,上高原最痛苦的就是高原反应,可拿到氧气袋时谁也舍不得吸,因为补充难度大,大家都想把它用在救命的关键时刻。现在,制氧机配备到了战士床头,宿舍里实现24小时弥散式供氧,再也不会那么难受了。”
“其实我们都不怕吃苦,就怕远方的父母妻儿跟着一起受苦……”说起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等内容,三级军士长秦振旗眼中泛起了泪花。秦振旗刚入伍的时候,每年上高原都有几个月与家人“失联”,更别提照顾家庭。近些年,随着各种惠军利兵政策的出台,军人军属社会优待越来越好,军人家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有了冷藏运输车,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蔬菜”“随着移动网络全域覆盖,相隔千里也能进行视频通话”“新配发的高原防寒服,让大家身暖心更热”……官兵们热烈的发言,将学习讨论活动不断推向高潮。
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初心。“帐篷课堂”上,列举一个个生动可感的变迁,官兵们倍感振奋,纷纷表示:当年,先遣英雄连的前辈抱着“只要还有一个人,就要把红旗插到藏北高原”的信念,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重任,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今天,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关心关怀下,边防一线建设发展越来越好,我们一定要提高边境防卫管控能力,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的关爱。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