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事务费怎么花,基层自己说了算
基层事务费怎么花,基层自己说了算
■刘子玉 杨 帆 本报特约记者 刘会宾
前段时间,提到基层事务费核销,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仓库保障二队理财员董建忠直挠头。那次,他拿着连队消防器材的购置发票跑到几十公里外的机关找领导签字,历时半个月才把不到1000元的票据核销了。
其实,购置这些消防器材,董建忠本可以使用基层事务费自采,但由于担心“花钱出问题”,他选择上报机关业务部门申请配发。谁承想,申领过程中恰巧碰到上级安全检查,因“灭火器更换不及时”被通报批评。
明明有钱,就是不愿花、不敢花,类似现象,在该中心其他几个单位同样存在。一次,该中心财务处处长带领工作组开展专项调研发现,从几百元到2000元以下的票据上,竟有10多个人签字,报销时间最长超过了1个月。
“对于基层事务费一次性开支,多少钱由基层单位分管领导审批,多少钱由基层单位主要领导或支部书记审批,多少钱由党支部(党委)集体讨论决定,都有具体明确的规定,为啥还需要这么多人签字?”这一现象,引起该中心领导的关注。他们利用挂钩帮建、下连当兵、检查工作等时机开展调研,结果令人深思——有的领导觉得基层分队层级低、干部战士资历浅,在管钱管物上担心“一放就乱”,容易出问题;有的单位为降低风险,不断人为加码,在规定之外再制订细则,层层审、级级批;还有的把基层经费集中到机关统筹,压缩基层权力空间。
在某团召开的恳谈会上,官兵实话实说,各有顾虑——“所需物资器材由机关统一配发,慢是慢了点,但经费使用安全稳妥” “我们学习了一些案件通报,总担心经费使用不当被问责”“眼看到年底,年度基层事务费开支不足三成,预算执行率成了问题”……
“基层事务费本身就是基层能‘拍板’花的钱,如果机关不敢放手,基层又不愿沾手,日常支出就无从下手,这笔经费便成了摆设。”该中心领导态度明确:基层事务费是保障基层单位按纲抓建、自主管理的重要财力支撑,各级必须破除陈旧思想藩篱,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帮助基层提高管钱理财能力,真正做到还权基层、权责一致。
为此,他们坚持问题导向,对中心所属6类基层单位的基层事务费管理情况进行解剖式调查研究,出台了12项改进措施办法,同时开办“红管家学堂”,面向所属单位分管领导、财务人员、基层党支部(党委)书记和理财员就基层事务费使用管理进行宣讲。
不久后,中心财务处处长来到某仓库保障二队挂钩帮建。他在财务室检查看到,距离年底还有一个多月,该队基层事务费预算执行率已经超过80%。理财员董建忠手里拿着一沓票据,一脸喜悦地对他说:“基层事务费怎么花,队里自己说了算,当天买明天报,官兵们越来越有主人翁的感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