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儿子”一个家
日前,泰山脚下的一户农家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最美家庭”。由此,引出“义子尽孝三十载”的佳话,请看——
七个“儿子”一个家
■侯中兴

图①:陈长伟(左)和李长春(右)帮马秀珍收玉米。

图②:杨传安(右)和马秀珍一起包水饺。

图③:杜广泉(左)和杜连军(右)陪李现明游览泰山。

图④:李现明、马秀珍及女儿和七兄弟合影(后排左起杜连军、李长水、杜广泉、李兰、李霞、李丽、李长春、陈长伟、代峰、杨传安)。

图⑤:李斌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及三等功奖章。
“保家卫国是我最大的愿望”
和煦的阳光照在院子里,微风轻拂,树影婆娑。在山东省宁阳县华丰镇东磁东村一户农家小院,7个儿子围坐一圈,陪一对年迈老人聊着天。儿媳们在厨房里准备着丰盛的午餐,孙辈们在院子里玩耍。这温馨幸福、其乐融融的一幕,让街坊邻居好生羡慕。村里人都知道李现明、马秀珍夫妇有7个孝顺的儿子,但这7个儿子和夫妇俩并没有血缘关系。李现明和马秀珍的亲生儿子叫李斌。
小时候,部队拉练的队伍经常从李斌家门前经过。解放军战士整齐划一的步伐、铿锵有力的口号,让他心生崇敬,也激起了他对军营的向往。从小,李斌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拿木头枪、戴柳条帽,扮成战士模样,在街道上、野地里玩打仗的游戏。每当有人问他长大想做什么,他的回答总是:“当解放军!”
上了初中,李斌的个头蹿到1米8,打篮球,是主力;跑长跑,总是第一名。闲暇里,他和代峰、杨传安几个同学,经常到附近军营,隔着围墙,看解放军战士训练。“好男儿,就该扛钢枪。保家卫国是我最大的愿望,我要去当兵!”说这话时,李斌的眼里泛着光。
1992年10月,高中毕业的李斌到镇武装部报名参军。12月,在一片欢庆的锣鼓声中,李斌乘车离开家乡奔赴军营。
进入部队的李斌很快适应环境,凭借优异的表现,不到半年就被提拔为副班长。紧张的训练生活之余,李斌始终和家乡的好友保持联系,听他们讲生活上的点滴和工作上的趣事,也为有烦心事的好友排忧解难。听说李长春的父亲患病后,李斌寄去攒了几个月的津贴,让他拿去买药。老人感动地对邻居说:“李斌真是个好孩子,当了兵还记挂着我。”
1993年10月,李斌所在的部队赴山东莱阳参加演习。部队行进途中雨雪交加,地面湿滑难行。运送物资的车辆发生侧翻,滑入深沟,李斌和战友奋不顾身冲上前去抢救。不料,另一辆汽车也发生侧滑失去控制。李斌为了保护战友被卷入车下,当场牺牲,年仅20岁。后来,组织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并追记三等功。
“从今往后,我们就是您的儿子”
噩耗传来,李现明、马秀珍夫妇悲痛欲绝。
作为李斌的好友,陈长伟、李长春、李长水、杜广泉、代峰、杨传安、杜连军7人,在得知他牺牲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李斌家,轮流陪伴两位老人。两位老人久久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七兄弟心疼不已,他们对老人说:“从今往后,我们就是您的儿子!”
“李斌的牺牲,给二老的打击太大了。我们看着心里也难受,没事就过来陪老人说说话,给他们解解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尽量帮帮老人。”杜广泉说。
失去儿子后的第一个除夕夜,没有丝毫过年的气氛,家里冷锅冷灶。不承想,七兄弟拎着大包小包来了,进门就开始忙着准备年夜饭,有的拉着老人的手说着体己话。他们的到来让家里有了年味,也让老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除夕。这一夜,他们约定:平日里有时间多来看望老人,每年的大年初一都来拜年。每个春节,他们都如约而至。
兄弟几人的家距离李斌家不远,大家都想多去陪陪老人。7个人同时去,屋里有些拥挤。于是,他们几个商量着制定了排班表,轮流到李斌家陪伴二老。一天又一天,李斌牺牲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兄弟几个每天吃过晚饭,便按照排班表到二老家里帮忙做家务、话家常,让这对老人觉得儿子没有走远,还在身边。
陈长伟是村委会文书,尽管村里有一大摊子事情需要处理,却从没耽误他陪伴老人。他说:“每年清明,我们都去烈士陵园祭奠李斌,但从不敢和老人说。李斌的过往,我们也从不提起,想说的都藏在心里。”李长水擦着眼泪说:“二老心里还是放不下,时常想起李斌。当着面和我们有说有笑,回到屋里就偷偷抹眼泪。我们心里也不是滋味,尽力哄二老开心,让他们别总想起难过的事。”
7个人都有各自的事业,但对二老从来都是尽心尽力。每到农忙时,兄弟几个舍下自家的农活,先到李斌家的地里忙活,收的收,种的种,从不让老人操劳。
李长春开了饭店,三天两头来给老人送可口的饭菜;杜广泉经营服装店,“承包”了老人的日常穿戴;代峰看到老人在承包的果园里如厕不方便,开车运来水泥和砖头,干了几个晚上,建起了厕所;杨传安发现老人家里的电路老化了,担心有漏电风险,连忙跑去五金店买了一捆电线,把屋里、院子里的电线全更换完。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的小伙子转眼到了结婚成家的年纪。7个人找对象,都先告知女方,过了门还有一对公婆要孝敬。结婚时,他们把李现明、马秀珍夫妇请上婚宴,像自己的亲爹娘一样,带着媳妇认亲跪拜。媳妇们也把他们当成爹娘,平日里缝缝补补、洗洗浆浆,比亲儿媳伺候的还要周到。老人有个头疼脑热,不论谁听说了都马上跑前跑后、求医问药,生怕自己跑得慢了照顾不周。七兄弟有了孩子后,孩子们也利用假期,互相约着来看望爷爷奶奶。
“二老也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2019年4月,马秀珍不幸得了脑梗塞。住院期间,七兄弟轮流看护,为她端水送饭、洗头洗脚。病友们都夸她好福气,这么多个儿子忙前忙后。老人出院后,兄弟几个又细心地给老人调养身体。左邻右舍看在眼里,既羡慕又感动。
七兄弟的事迹经当地媒体报道后,被更多人知晓。前不久,这个大家庭被评为山东省2023年度“最美家庭”。亲朋好友听闻这个消息,纷纷打来电话庆贺。面对荣誉,七兄弟显得局促不安。李长春说:“我们只是做了点儿平平常常的事,不值得张扬。”杨传安道:“不光是我们对老人好,这么些年,二老也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的确,李现明、马秀珍夫妇也时刻把七兄弟挂在心上。二老种植的桃子、葡萄和苹果成熟后,总惦记着给孩子们分上一些。果园里的野菜,他们也专心采集起来,晒干装袋,让兄弟几个走的时候带上。李长春的胃不好,马秀珍记在心上,打听到喝蒲公英水、吃花生养胃,就特意去收集蒲公英,还专门在果园里留出一片地种花生,收获后留给他吃。
马秀珍对亲戚说:“他们弟兄几个对俺们这么好,30年了,俺都感觉承受不住,寻思着让他们别来了,可他们还是来,隔三差五来,还带着媳妇孩子来。亲生的孩子也不过如此吧!”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信诺如山,风雨不移,他们的行动是最好的诠释。
本版照片由陈长伟提供
制图:扈 硕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