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词章引梦入连营——关于军旅散文诗集《兵词》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19 04:47
导读:词章引梦入连营 ——关于军旅散文诗集《兵词》的笔谈 彭流萍:自古以来,军旅诗词以格调雄浑、苍劲的笔触书写了文学史上璀璨的篇章。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涌现出大量军旅诗词名篇

词章引梦入连营

——关于军旅散文诗集《兵词》的笔谈

彭流萍:自古以来,军旅诗词以格调雄浑、苍劲的笔触书写了文学史上璀璨的篇章。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涌现出大量军旅诗词名篇佳作,文风洗练、思想内涵深刻、艺术价值丰厚,镌刻着独特的时代印迹。它们不仅表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也反映出奔涌在中华民族儿女血脉中不惧牺牲、英武豪迈的战斗精神和顽强意志。

随着时代的发展,军旅诗伴随新诗的百年变革以及诗人们的创作探索,衍生出在内容和形式上兼具散文描写性和诗歌表现性的文体——军旅散文诗。军旅诗人堆雪创作的散文诗集《兵词》(解放军出版社,2023年4月),分为“入列”“营盘”“方阵”“号角”“旌旗”5个专辑,共收录有109篇散文诗。综观整部诗集,大部分是描写部队训练、生活的诗篇。诗人借由散文式的语言和诗性的笔触,将军旅点滴生活进行诗意重组,把家国情怀、思乡之情以及古典军旅诗词中的“大漠孤烟”“铁马秋风”等苍茫壮美的意象渗透其中。堆雪的散文诗不仅有军旅题材的质感,还表现出诗人的巧思深情、对军旅记忆的温情回望和对入魂入骨的军旅生活的深刻表达。

军旅散文诗集《兵词》的开篇即为《枪刺》,“冷兵器时代遗留在现代生活里的凛冽光芒。平时,蛰伏于灼热的枪口,或者剜进我们的肉体。沉默发亮时,就是一把枪刺。耀眼,锋利,令人胆寒,不敢对视。一把枪刺,与朴素的现实保持着有效射程的距离。与这支枪,却只有一支枪管的距离。当子弹耗尽,枪刺才开始苏醒。”诗人以散文的形式叠加了感性的诗意表达,让作品语句结构工整,语言平实朴素,却又情感涌动。从抒情表达的特点来看,堆雪的散文诗倾向使用隐喻彰显出用语的力度、情感的厚重和想象的丰富。比如:在描写坦克开火时,“在千米之外,坦克伸出舌头,用烈火舔舐了它所垂涎的猎物,迅速,干净,仅几秒钟,不剩半截骨头,不留一滴血迹。”

与此同时,作者把热血青春的珍贵影像付之于诗,通过散文与诗歌文体的“两栖”抒写,将众多“军语”作为创作素材和书写对象。

作品中,诗人书写了一名军人内心深处汩汩流淌的热血以及深沉凝重的军旅情怀。以《装填》为例:“当目光成为引信,怒火成为初速,仇恨就是它最后的装药。生命里,至少有一声怒吼,震彻天宇。或者被一簇火红的山花或烟尘,隐藏在远处。”再如作品《号角》:“向上。金属抽穗的声音。集束呼出阳光与血气,呼出田野与麦浪涌动的旋律。引领群峰集结、奔跑,在风中,凝聚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力量。来自风云,穿越胸膛。一道闪电,使朵朵噙着热泪的野花怒放。号角,它把我们从钢铁一样沉重的梦中唤醒,整装待发,在黑暗里摸到遥远的心脏和枪。”

中国军旅诗伴随着人民军队走在强军征程上的铿锵步履,擂动诗鼓,持续传达着强军文化能量。扎根在军旅文艺百花园中的军旅散文诗,也正萌生出万千花朵,闪耀独特的文学色彩。

堆雪:“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这句诗词,可以说是我真切的心绪写照。我是1992年入伍到新疆,成为陆军装甲兵的一员。满打满算,我在军营度过了25个年头。军旅,给了我很多东西,有很多记忆一直在心头萦绕。因此,离开部队后,我一直想写一部展现军旅生活的作品,特别是展现基层部队体验的作品。

时针回拨至2013年。那年,我在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参加研修班学习。其间,突发奇想:何不用散文诗这种文体写出我军旅生活的点点滴滴呢?因为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报告文学,写军旅生活的作品有很多,但用散文诗这种体裁形式去表现,相对少了些。这激发起“我要试一试”的创作欲。散文诗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穿着“散文”的外衣,却有“诗”的内核。此前,我在写诗的同时,创作过不少散文诗。于是我想,用这种体裁能把“按部就班”的军营生活写得别开生面。虽然它可能承载不了过多的故事情节,但正因为它删繁就简,便于自由抒情,也更容易直抵人心。

不久后,我创作的第一组严格意义上的军旅散文诗《梦中跑过一匹马》在《星星》诗刊发表。发表的这5篇散文诗,就是后来收录到《兵词》中的《战马》《枪刺》《担架》《枪声》《边关》。在《边关》中,我这样写道:“也有梦,是那种蔚蓝色的,横过最恢宏的银河。一队人马走过梦境,倒映天上,正好是北斗七星。”边关遥远、马蹄如铁,在散文诗的吟唱和抒写中,我获得了内心的充盈和成就感。这组散文诗的发表,坚定了我要写下去的信心。我想,如果把经历的基层部队生活的方方面面写个遍,应该能编织出一个“迷彩”甚至“迷幻”的世界,至少会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兵词》这本书从最初写作到出版,累计时长有10年。散文诗短小精悍,每一篇字数在四五百字,但它是存在一定写作难度的。我觉得难就难在写作的角度,或者是巧妙的构思。面对一个题材,我始终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哪些东西是表现它的最佳材料?我该从哪一部位、哪个角度、哪种方式开始写起?一篇完成,回过头来再看:它的内容和结构,是否具有诗歌内在的张力和抒情的感染力?如果没有,那就是平庸或者失败的。或许,写作本就是与平庸、失败斗争的过程,在确立与否决之间,反复权衡。

对于军旅诗人来说,写作可能没有“大”和“小”的区分。一首短诗,写的可能就是整个世界。这个世界里,本身就存在着文字的有限和意义的无限。而散文诗这种文体,和诗歌一样,也有“以小见大”的特征和气质。用散文诗这种文体抒写军旅题材可能也存在某些缺陷,然而它的优长也是显而易见的。缺点是它不宜过多的铺陈,缺少生活中应有的细节。优点则是它删繁就简,抒写中具有诗歌的凝练,剪辑提纯,直抵人心,让人不断流连于关山大漠和长河落日,让人不断沉浸在诗的海洋,让人不断梦回万水千山……我想,这就是军旅诗词的魅力,也是军旅散文诗的魅力。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