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突出对抗思维育人才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19 04:38
导读:突出对抗思维育人才 ■李 涛 战场上的较量,说到底是人才的较量。实践证明,人才是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习主席在中央军委人才

  突出对抗思维育人才

  ■李 涛

  战场上的较量,说到底是人才的较量。实践证明,人才是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习主席在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人才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育人思路决定着人才成长高度,要把人才这个“拱顶石”立起来、打造好,就必须着眼制强胜强,在人才培养中突出对抗思维,锻造一批能与强敌比拼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

  锋利的刀刃,靠坚硬的石头磨砺;过硬的素质,靠强大的对手淬炼。近年来,我军大力开展对抗性训练,提倡“带着敌情”练兵,模拟与“作战对手”打仗,缩小了训练与实战的差距,摸索出一批可靠管用的新训法新战法,军事训练质量取得了很大提升。人才培养作为最艰巨的战争准备,同样需要树牢对抗思维,在以对手为镜、以对手为师中,补己之短、强己之能,持续推进能力素质、结构布局、开发管理全面转型升级,积聚非对称人才优势。只有着眼战略制衡,加快培养战略力量和新域新质作战力量人才,让人才供给侧精准对接战场需求侧,提高战时人力资源响应敏捷性、准确度,才能确保我军在任何挑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以对抗思维突显为战育人理念。近年来,全军部队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发挥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综合育人功能,培养出大批备战打仗的行家里手。但现实中,一些院校学科设置陈旧、教战能力偏弱、资源整合欠缺,军校“地方化”倾向仍然存在。突出对抗思维育人才,就是要瞄准明天的战争筹划今天的教学,下大力扭转教的用不上、用的学不到等情况,做到打赢战争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就研究什么、回答什么。要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充分发挥军队院校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孵化器”作用,深入研究强敌对手,对接现实威胁设计作战场景,依据核心作战概念创新战法运用,牵引课堂精准对接战场,把破敌之法、制胜之道研透教好,使“今天教的”无缝对接“明天用的”。

  以对抗思维校准人才培养方向。古语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现代战争的非重复性和作战方式的“一次性效应”表现得愈加明显。如果固守过时的理念、落后的战法,用上一场战争的模式机械套用下一场战争,一定会吃大亏。只有跳出“路径依赖”和经验局限,将人才培养的视野投射于更广阔的战场,走开人才能力迭代升级的新路子,才能处处快敌一分、强敌一招,实现“致人而不致于人”。要紧盯当前新军事变革大势,强化人才战略能力训练,把对手作战机理、指挥规律、战略战术等研深析透;要着眼快速发展的新兴领域,探索构建跟研、跟试、跟训等新模式,促使人才成长与装备发展同步;要瞄准前沿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把战场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努力在基础理论创新、前沿技术创新、武器装备体系创新上求突破,在战略必争领域加快形成独特优势,创造更多“以能击不能”的有效手段。

  以对抗思维推动军事斗争历练。实践证明,在斗争中历练是人才成长的重要路径。军事训练要紧盯作战对手,通过训练让官兵明白在什么时机、什么地域、什么情况下,使用何种力量、采取什么方式、建立怎样的指挥体系、搞好哪些协同等。突出对抗思维育人才,就是要瞄准最强的作战对手,立足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提高训练强度难度,在各种危局、难局、险局中磨砺打赢硬功。要看到所谓强敌并不是时时强、处处强,更不是无懈可击,其也存在致命短板和虚弱时刻。我们唯有瞄准强敌开展实战化演练,着力破解对手设置不像、对抗难度不大、对抗战法不活、对抗标准不高等问题,才能在未来战争中找准敌人软肋,寻得克敌之策。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加强和改进对抗性训练条件,为促进兵棋对抗、网络对抗、实兵对抗向“真、难、严、实”靠拢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通过组建专业化蓝军部队,开展互为条件的背靠背对抗,站在“敌人”的视角上审视自身,找到部队人才培育的薄弱环节,进一步优化打仗型人才培养链路。

  (作者单位:92212部队)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上一篇:好话风来自好作风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