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话风来自好作风
好话风来自好作风
■董喜平
“好话风来自好作风,对情况心中有数才能把话讲到点子上,思考深入、思想新颖才能讲出有深度的新话,拨动官兵的心弦。一味依赖于他人‘出手’、自己‘出口’,是思想懒惰、作风懒散的表现。到了战场上,怎么进行战斗动员?如何进行作战部署?拿战斗力这把尺子来衡量,指挥员话风不实就是对战斗力的不负责。”近日,某部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举办军官理论轮训时,一位领导在专题党课辅导中,专门就少数基层主官费尽心思推稿子、照本宣科念稿子等话风不实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教育引导大家主动转变思想作风。
“言,心声也。”话风,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说话的态度、作风、方法。很多人深有体会,言而有物的朴实话风,往往引人入胜、引发共鸣。相反,华而不实的话风,听者虽然嘴上不说,但昏昏欲睡、心不在焉的神情已充分显露内心的厌倦和不满。应当看到,不管念稿还是脱稿,关键要讲自己深思熟虑的心里话、言简意赅的精炼话、发人深省的新鲜话、饱含深情的实在话、推动工作的管用话。那些缺乏指导性、精准度、方向感的大话套话空话,不仅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还会降低领导威望和官兵信任度,长此以往,一个单位就很难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凝聚力。
现实中,少数同志虽然对不实话风,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极为反感,但落到自己身上时,又会不由自主地陷入老套路、旧习惯,给人一种责人恕己的感觉。原因何在?习主席深刻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脚不净、形象不好,在人前缺乏正气。”的确,一个人讲什么话、怎么讲话,足见其精神境界和思想态度,更反映出其对基层实际是否了如指掌,对官兵思想是否心中有数,对部队发展是否牵肠挂肚。一个真正有思想、有情怀、有追求,把单位和事业爱到骨子里的人,其思想作风必然务实求实,话风也自然差不了。
现在的基层官兵,文化程度较高,信息来源广、思想观念新,有自己的认知和主见。一些领导干部如果不锲而不舍地学思践悟,不虚怀若谷地拜官兵为师,不真心实意地正视新事物,误把职务当能力、把位置当权威,讲出来的话就很难让官兵心悦诚服。
可见,让话风实起来、新起来、活起来,重中之重是让思想作风严实起来,坚持从实践中来,多到实践中去,察兵情、接地气,同时搞清楚我们的听众是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在深学细悟笃行中形成具有个人独到见解、独特魅力的话风。肚里“有货”,眼里“有人”,讲出来的话才能“有情”“有味”“有劲”,让官兵听有所感、听有所悟、听有所得、听有所为。
(作者单位:第72集团军某旅)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