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时须“度势”
■周宗良 黄嘉龙
审时度势,即仔细研究时局,预估发展趋势。《孙子兵法》有云:“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唯有立足全局观察、分析、处理各种复杂问题,透过错综复杂的现象,把握总体大局方向,才能牢牢把握主动、克敌制胜。
度战和之势。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两大主题,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然而,在相对长一段时间内,必然会有一个时代主题。只有准确把握战争与和平的时代主题,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夺取最终胜利。实践表明,和平必须以强大实力为后盾,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
度安危之势。形势决定任务。科学分析和判断国家安全环境和国际战略形势,深刻认识和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认清自身面临的各种隐患和威胁,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意义重大。实践表明,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深入研判战争风险,才能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
度优劣之势。在能力对比中,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方面的差别,必然造成一方的某一方面为优,另一方则为劣。然而,双方的优劣又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且可以转化的。要清晰掌握敌我双方在兵力部署、武器装备、技战术运用等方面的规律和强弱点,全面衡量敌我态势。实践表明,最大程度发挥自身优势,瞄准强敌弱点,以我之长击敌之短,方能高效克敌制胜。
度攻守之势。进攻和防御是作战最基本的模式。《孙子兵法》提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随着军事技术不断发展,攻防的难易程度和代价都发生了逆转。从进攻与防御的整体效益分析,以攻为守的效费比大为提升。实践证明,严密的防守是制胜的基础,有效的进攻是制胜的途径。要做到积极防御,善于准确研判攻守形势,正确转变攻守态势,以攻助守、以攻代守。
度得失之势。战争充满着得失利弊的矛盾,有得有失、有利有弊。要注重从利、弊两个方面分析判断,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利中见害、害中见利。要放眼全局,不能只盯着眼前得失、局部得失,而要看到长远的全局的利益,不计较一时一事之得失。实践表明,要从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大局出发,全面综合衡量得失,方能以最小代价、最低风险取得战争最大效益。
度奇正之势。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正本质上是对战争要素的灵活运用,历来被兵家视为克敌制胜的法宝。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没有一场战争不是奇正的博弈、谋略的比拼、智慧的角逐。在指挥上仅有奇或仅有正,都有失偏颇,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出奇制胜,更加完美。实践表明,战胜不复,形于无穷。一定要紧盯战场前沿,深悟制胜之道,巧用诡道制敌,注重倚技用谋,力求“因敌变化而取胜”。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