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战争永远不过时
夯实人民战争根基
■田仁军
人民战争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历来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研究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党领导下的民兵,是解放军的重要助手,是人民战争的重要力量源泉。新时代新征程,尽管战争形态在加速演变,但民兵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地位作用没有变,切实发挥民兵职能作用,提升新时代人民战争质效,仍将是我军打赢未来战争的有效途径。
人民战争永远不过时。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战争的非重复性和作战方式的“一次性效应”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新军事理论、新作战样式、新作战手段层出不穷。但不论战争如何发展,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虽然时代背景和战争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一根本规律没有改变,战争的物质基础由人民群众生产提供,兵员由人民群众补充,战斗力的发挥依赖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民心向背从根本上决定战争胜负,这些都没有变。而且,我们未来面对的战争,主要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争,符合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正义之举,必将继续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必将成为我军打赢未来战争、制衡强敌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从近几场局部战争来看,战争越来越表现为混合型战争,是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网络等多领域的对抗,为人民援战保战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激发民兵支援保障打赢的使命感。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注重从政治高度指导战争,坚持战略服从政略,夯实制胜政治基础,是党夺取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我军之所以能够依靠人民战争屡胜强敌,其中政治上的优势功不可没。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通过“诉苦”和“三查三整”的新式整军运动,激发官兵斗志,促进内部团结,夯实了夺取胜利的思想政治基础。正是有了这样强大的思想政治基础,人民解放军士气如虹,横扫千军如卷席,仅用4年时间就消灭了800多万国民党军队。民兵是人民战争的主体之一,须从打牢思想政治基础入手,要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坚定民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信仰信念。在民兵中广泛开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该干什么?”系列大讨论,强化“后备先于战争启动、后备后于战争退出”的使命认同,引导民兵纠正“人民战争过时论”“战争是军队的事,与老百姓没有关系”等错误观点,塑造民兵能打硬仗、打胜仗的使命担当。
提升制胜打赢的能力本领。发挥民兵在新时代人民战争中的职能作用,关键的是锻造民兵援战保战的硬实力。打牢制胜基础。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创新民兵整组编兵方式,增加新域新质力量比重,为支援保障作战提供力量支撑。抓好基层武装部“两室一库”和民兵营(连)部建设,更新配齐物资器材,提高预编预储装备器材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支援保障作战提供物质基础;抓好动员潜力调查,为战时动员提供精准潜力信息。练就制胜本领。聚焦向强制强,将民兵训练纳入联合训练体系,灵活采取基地轮训、军地联训、挂钩协训等方式,立足最复杂最困难条件,探索创新战法训法,开展实兵对抗训练、实体摧毁模拟、实力消耗考验,积极融入战区型任务式国防动员力量体系,切实把精武强能作为深化人民战争的生动实践。砥砺制胜作风。未来人民战争将变得更加残酷,对民兵的身体、心理和意志的考验更加严厉,必须坚持在实战化练兵中主动培养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为民兵支援保障作战提供内生动力。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