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准确把握政策取向
■张方军
2023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学会准确把握政策取向,对部队建设发展同样具有重要启示。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军事政策制度调节军事关系、规范军事实践、保障军事发展,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基础性意义。我党我军历来高度重视军事政策制度的实施、储备和效果评价,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总是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党的历史使命、人民军队担负的职责任务,根据建军治军特点规律和实践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军事政策制度,为人民军队永葆性质和宗旨、提高打赢能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今天,我们推进强国强军事业,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样要求把政策制度建设摆在战略位置,学会准确把握政策取向。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军事政策制度涉及军事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政策出台实施时,应注意统筹兼顾,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无论是宏观政策、配套政策还是具体政策,都要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局,确保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努力使各项政策在协调均衡中有机耦合、互促共进,形成整体效能,实现“1+1>2”的综合效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政策储备上,要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掌握主动权。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一个动态运行的过程,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做好政策储备显得尤为重要。应突出改革急需、备战急用、官兵急盼,加强政策设计和预研,充实政策工具箱,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对于可预料的形势变化,要充实完善政策方案。由于各领域各单位情况千差万别,在做政策设计和储备时,应留出一定的冗余度,给基层留有适度的操作空间和回旋余地。
习主席指出,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对我军来说,在政策效果的评价上,归根到底要看是否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政策不在于多,文件不在于长,而贵在管用有效。做好政策制度落实的“下篇文章”,该调整的及时调整,该清理的果断清理,该叫停的坚决叫停。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应加强政策解读,做好政策宣传引导相关工作,确保各项政策见行见效、落地落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