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3”:藏着光荣与梦想
■空降兵某旅三级军士长 熊 伟
1月13日,作为旅里的先进典型代表,我回到老连队——空降兵某旅“巩固部队模范连”,与新兵进行交流。走进熟悉的荣誉室,在“新时代十年”的一个展览板块,我看到5年前拍摄的那张照片。照片上,我作为排面教员,在阅兵村对空军方队受阅队员进行指导。
凝视这张照片,我不由想起2018年单位调整改革后,自己被分流到“巩固部队模范连”,参观荣誉室的场景。那时,看到入伍之初就来到这个连队的同年兵照片挂在墙上,我告诉自己:“将来有一天,我也要把照片挂在这里!”没想到,不久后我担任教员,指导受阅方队队员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归队不久,班长把这张照片挂在荣誉室。
入伍18年,我参加了很多大项任务,获得不少荣誉,它们都“浓缩”为胸前勋表的3排9枚略章。其中,第三排左侧那枚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纪念章略章,于我而言意义特殊。略章一侧简单却不普通的数字“3”,记录了我军旅岁月中3次难忘的经历,让我一次次读懂了军人的光荣与梦想。

图①:熊伟近照。
图②:2019年,熊伟在阅兵村担任教员时指导训练。
图③:熊伟胸前的勋表,第三排左一为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纪念章略章。
1
2008年5月12日晚9时30分左右,急匆匆从营部赶回的连长,召集全连官兵紧急集合,下达了赴四川参加抗震救灾的命令。
第二天上午,我们乘坐运输机降落在四川眉山机场,之后迅速乘车向什邡市蓥华镇灾区挺进。开裂的道路、倒塌的房屋、滑坡的山体,以及路边惊魂未定的受灾群众,一路上,眼前的景象紧紧揪着我们的心。
“快点、快点,再快点!”进入灾区参与救援,我们一直在和时间赛跑。有时太累了,大家席地而坐,互相靠着就睡着了。看到我们吃的是压缩干粮,受灾群众会趁我们休息时,拿煮鸡蛋给我们。见我们睡着了,他们就把鸡蛋轻轻放在我们身旁。
一天晚点名后,连长说要组建党员突击队。2006年入伍的我那时担任副班长,但还不是党员。我找到连长,强烈请求加入:“请给我一个接受考验的机会!”在我的坚持下,连长最终同意了我的请求。
几天后,党员突击队迎来第一个任务,向山顶的麻柳坪村运送物资。我们每人背着一个大背篓,里面装着米、面、水等物资,向山顶进发。上山的路很难走,道路被淤泥、乱石覆盖,我们只能艰难地翻过一个又一个石堆,还要随时当心巨石从山坡滚落。到达山顶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看到我们“常胜模范连”的连旗,喊着“解放军来了”,一路小跑到我们身边,“扑通”跪倒在地。我们赶忙扶她起身,她说的方言有些我们听不太懂,但从她喜极而泣的表情中,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身上这身迷彩的分量。
那段时间,为了疏通前往麻柳坪村的道路,连队每个人的战备锹几乎都磨掉了一半。路通之后,村民和我们在村口空地共同修建了一个纪念地标——一面黄土夯实的长方形斜坡上,嵌着用涂上红漆的石头拼成的“祖国在我心中”6个大字。
7月中旬,救援工作告一段落,我们坐上返程的大巴。镇政府在一块空地上为我们举行欢送仪式。连队挑选包括我在内的20名代表下车参加仪式。仪式现场,一名戴着红领巾的学生为我佩戴由什邡市政府统一制作的抗震救灾纪念章。送别的人群中,我还看到几个孩子高举着“长大我要当空降兵”的横幅。这些画面,我至今难忘。
后来,我们连队被空军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单位。当年年底,我被评为优秀士兵,同时获得嘉奖。拿到奖章的那一刻,我想起废墟上的受灾群众,想起那位老奶奶,愈发觉得奖章沉甸甸的,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
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必定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2
2008年10月,单位接到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空军方队选拔的通知。想报名参加的我,得知一位班长曾参加过1999年阅兵式,便前去请教。班长告诉我,阅兵训练很苦,每天的训练量非常大,要靠顽强的毅力才能坚持下来。
班长给我展示了踢正步的训练动作。他摆臂踢腿的那一瞬间,我感觉他好像变了一个人,那股英气一下子吸引了我。那一刻,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去参加阅兵。
通过选拔后,我们来到场站集中训练,我被分在一排面。为了纠正腿型,我不仅白天训练站立时让教员把我的双腿绑住,晚上睡觉时也将双腿绑起来入睡。正步动作训练,脚腕要练“反弓”,我忍着疼痛咬牙坚持。经过“魔鬼式”训练,看到能“反弓”到位的脚腕,我又笑得很开心。
踢腿起风,落地砸坑。我在考核中拿到6块标兵牌,终于能和连队其他10名战友一同前往阅兵村。熬过一段时间的排面训练,我成为排面推荐的火线入党人选,当时空军方队只有6个队员火线入党。
2009年7月1日,入党仪式举行,我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分队长李强走到我的面前说:“入党是一辈子的事。加油,好好干!”这个光荣的新身份,激励我以更好的姿态参加训练、接受检阅。
200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铁甲雄师,气势如虹。宏大阅兵式的庄严与雄伟,点燃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通过天安门城楼,从敬礼到礼毕,每步75厘米,共计128步,米秒不差——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我走过人生中最荣耀的一段路。
3
阅兵归来,每当有队列训练任务,我都会请缨担任教员,将阅兵训练的方法、经验和实际相结合,工作思路越来越清晰,能力素质也不断提升。
2018年,单位调整改革,我被分流至“巩固部队模范连”。接到选拔国庆70周年阅兵式教员的通知,我立刻报名,经过考核获得进入阅兵村的机会。
从受阅队员到排面教员,身份的改变并不轻松。做队员,只要自己的动作达标就可以;当教员,不仅要抓好每名队员的单兵动作训练,还要确保队员在排面、排面在方队的协调统一。有位队员问我:“你参加过阅兵,应该知道阅兵训练有多苦。为什么10年过去了,还这么有激情?”我笑着对他说:“等你从天安门广场走过去,你就知道了!”
2019年国庆节那一天,我站在天安门东侧的小观礼台旁,看到大屏幕上队员们整齐划一的动作,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那次阅兵任务中,我指导的排面在阅兵村3次被评为优胜排面。从天安门广场返回后,排面的队员一致想向党组织推荐我荣立三等功。大家的认可和肯定让我非常高兴,可转念一想,当时我已是一名有13年兵龄的老班长,两次荣立三等功。而训练非常刻苦的年轻队员董卫正,阅兵时处于排面正中央,作为“钉子兵”对整个排面的整齐起到重要作用。
“要给年轻同志更多的鼓励和机会。”脑海中闪过这一念头,我对队员们说,“谢谢大家,但在我看来,能把你们带进阅兵村,看着你们在天安门广场光荣受阅,这段经历就是一种荣誉。董卫正的努力和表现大家有目共睹,我觉得他同样有资格荣立三等功。”
话音落下,现场一片安静。不知道是谁先鼓起了掌,一片掌声响起。我望着董卫正,他也在注视着我,两行眼泪从他的眼中流下来。
回到宿舍,董卫正找到我。我对他说:“你要带着这份荣誉,好好在部队干下去,把阅兵精神传承好。”后来,我听说董卫正回到连队当了班长,几年后被单位评为“先锋人物”。
2021年6月,我转岗到空降兵某旅教导队,成为一名教员,如今已完成近10次集训教学任务,带出数百名集训学员。去年年底,我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记嘉奖一次。
我把奖章和证书放进一个箱子,那里保存着我从军以来所有的“荣誉”。除了各式各样的奖章、证书,还有参加汶川抗震救灾时磨破的作战靴、小学生为我戴上的那枚纪念章,以及2009年参加阅兵时穿破的鞋垫、2019年作为教员给受阅队员绑腿时的旧腰带。
这些旧物件,与闪闪发光的荣誉放在一起,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但对我来说,它们同样非常珍贵,承载着难忘的军旅记忆,是胸前勋表略章背后的故事,是值得永远纪念的荣光。
(整理:朱海涛、周章凡)
供图:代昌平
制图:王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