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看花灯
军营看花灯
■北 耕
天上明月。地上花灯。正月十五宜望月,更宜看灯。
我老家在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记得那年正月十五,在邻村的麦田里曾看过花灯。其实那些灯并不花,而是清一色的灯,一一燃着细瘦的火苗。制作灯很简单,山里人将白菜根挖出坑,放入菜油点燃。那一盏盏灯想方设法扎在秫秸上,摆成“迷魂阵”。进入“阵营”,大家说着笑着,转来转去,好不热闹。那时,正值青春年少,本是多情时,灯中却无情,只有着各不相干的欢笑。
从军入伍后,便很少看过乡下的花灯。2008年正月十五,我有幸在驻京某部大院看到了军营特色的花灯。那时,我从武汉借调到这里工作。
眼前的灯,五颜六色,千姿百态。“芝麻开花节节高”“冰糖葫芦甜又甜”,和而不同,相得益彰。一盏“年年有余”的花灯,以光影之术,几条“鱼儿”便跃动在水盆里,惹来不少人观看,孩子们抢着用手去捉。
灯,是智慧的灯;灯,是祥和的灯。灯,有兵味、年味,趣味、韵味。
最美不过扎灯人。“中国印”“喜迎奥运”“燃烧吧圣火”等彩灯,极富创意,构思巧妙。“鸟巢”更是别出心裁,是官兵们用一根根铁丝编织而成。还有不少车辆、坦克、飞机等造型,是由矿泉水瓶、饮料瓶、废旧泡沫板等精心而制。
3年后,再次来这个大院看灯,我已是一名退役军人。不同的是,这一次有一个陪我看灯的同事。
她是一个热爱军营的女孩,本在南方一座城市工作,得知我们杂志社平日与军营交往较多,便毅然辞职来到我们单位。
花灯成阵,光影迷离。闪的、不闪的,悬挂着的、铺排着的,恢宏壮观的、小巧玲珑的,各式各样,各有特色。新奇的灯,招来好奇的人,拥着挤着靠着。含蓄的灯,引来有趣的人,指着点着猜着。美丽的灯,诱来爱美的人,摆着笑着照着……一个个或穿行其间,或驻足细观,或沉思,或品评,或说笑,或默然……
灯是花灯,人是多情。男兵女兵,游灯转灯,各有情态。军人之家,更在此时此地,尽享团圆之乐。
此时看灯亦看人,灯美人亦美。人前的灯,缤纷多彩;灯下的人,美丽时尚。
同来的女孩有时奔行不见踪影,有时驻足纹丝不动,有时兴奋问这问那,有时静默不声不响……她在灯前入画,灯在她前成诗。
那晚,女孩说,她喜欢这些灯,更喜欢扎灯的兵、守灯的兵,那万家灯火,更离不开这样的人。
几年以后,女孩成了一名军嫂。爱人驻守边关,她回到家乡的城市,带娃守护着家。
眼前花灯又浮现。
灯,不动声色地发着淡淡的光,在不动声色中美丽着。
扎灯的兵,灯前的人,在时光里或行进,或驻足,一样不动声色地美丽着。
天上看月,地上看灯。
灯前看人。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