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变”提升基础训练质效
以“四变”提升基础训练质效
■苏海洪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基础训练是战斗力大厦的地基,是一切军事活动的基石,关乎部队实战能力的巩固和提升。新时代,提升基础训练质效,需要在“四变”上下功夫。
变组训理念。应该立足明天的战场主动塑造和设计今天的训练,充分借鉴近年局部冲突中信息化、无人化、智能化作战特征,集中力量抓“小精特”人员训练,着力研究单兵单装在体系作战中的破敌之策;主动筹划组织“考比拉”,自主开展考核、比武竞赛和战备拉动演练,滚动构设危局险局等“小场景”,引导所属分队沉浸于实景训练,以此撬动训练质效大提升。作为抓训练的基本单位,仍然应在“米秒环”的基础训练中打牢基本功,提升单兵力量、速度和使用手中武器装备熟练度,提高战场适应能力。
变组训重心。受各种因素影响,基础训练的重心长期放在连这一级。连作为一个能单独遂行任务的作战单元,赋予其抓训练的自主性,在一个阶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无人化和智能化特征不断突出,连所采取的传统训练手段已不能为战场输送优质战斗员。因此,训练重心由连跨越营到旅团,已成为必然。事实上,集中旅团力量,可以统一调配训练资源,调整训练方式,调控训练进程,更好地发挥专长任教和集约组训作用,抓训练更具针对性和实战性。
变组训方式。随着时代发展,一些传统组训方式已经无法适应部队训练质量提升的需要。当前,受训对象普遍学历层次高、理解能力强,加之互联网和军事职业教育提供了战法训法方面的微课慕课等,可以使他们直观地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新作战样式等变化。不少官兵对战场需要什么、训什么、怎么训等具有深刻认识和独特见解。因此,应主动识变,摒弃思维定式,为适应未来战场训练新型作战人员。旅团一级单位作为练兵备战的重要一环,抓实基础训练要向异地同步训、远程交互训、过关进阶训、实景沉浸训、并行交叉训等方式全面融入和转型。
变组训保障。基于组训重心的转变,组训的保障方式随之应从保点进阶到保面,解决好分队自身无法保障的问题。首先,要预置保障。根据年度训练计划,全面统筹场地,培训教练员,购置、补充和调整训练器材,检修训练设施,切实解决好分队有条件抓训练的问题。其次,要前推保障。立足训练所需,为分队配备公物仓,放置共同与分业、基础与应用、技术与战术训练器材,确保随训随有,随取随用。再次,要集约保障。建立划区分域的体系化、模块化保障机制,集中财力物力向主要方向和“小精特”“重难”课目倾斜保障条件,共享共用上级和友邻的场地、设施、器材,解决好自身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