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要有革命前辈那股劲”
“攻坚克难,要有革命前辈那股劲”
■“董存瑞班”班长 赵 震
董存瑞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能在“董存瑞班”当班长,是我军旅生涯的荣耀。
6年前,我参军入伍。当年,与我一同入列的还有一个“大家伙”:新型远程火箭炮。
相比传统火箭炮,新型远程火箭炮“眼睛”更亮、“拳头”更硬、“胳膊”更长。可让摸惯了方向机、高低机的战士操作计算机、“玩转”信息化,并不容易!
“攻坚克难,要有革命前辈那股劲!”面对一无教材、二无教员的困境,全班战士第一时间递交了担负“示范班”任务的请战书。在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精神激励下,大家一心扑在新装备上,在全旅率先展开规范化、精细化、融合化训练,人人练就了“一口清、一摸准、盲操作”硬功。而我,也靠着勤学苦练,在旅里的比武中,夺得全能炮手专业第一名,并打破了固弹架拆卸最快纪录。
首次实装演练如期到来。我们班配合默契,所有数据零差错、操瞄零失误。列装3个月后,我们班代表全旅首次进行实弹射击,所有火箭弹精准命中目标。
换装如换脑,思想上的转型更难。那年夏天,我带领全班随队参加战术演练。演练中,因迟迟等不来其他分队提供的数据参数,导致射击无法进行。这场“败仗”让全连官兵猛醒:未来战场上,“单打独斗”肯定行不通,必须“攥指成拳”、体系作战。
为此,连队成立攻关组,深入挖掘装备性能,反复测算装备极限,还积极与机关协调,让官兵分赴院校和兄弟单位轮训。3个月后,连队再次走上考核场,面对纷至沓来的特情,全连官兵密切协同、见招拆招、火力全开,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近些年,我们多次远赴大漠戈壁,探索新质作战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总结出多种打极限、打边界的训练方法,并在一次实兵演习中成功击毁海上目标,实现了单兵种作战运用向体系作战运用的转变。
随着新的《陆军军事训练大纲》施行,远程火箭炮许多训练课目出现了新变化。旅里成立项目组,对训练时间、兵力、内容、质量和任务保障等不断优化,旅领导人人领题攻关,带领大家开始了新一轮冲锋。
“一朝走进‘董存瑞连’的门,一辈子都有‘董存瑞连’的魂。”在我们旅,新兵下连第一课是学习董存瑞精神、观看的第一部电影是《董存瑞》。“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最光荣”这13个字,早已融入官兵血液。
从“舍身炸碉堡”到“远程破敌阵”,虽然武器装备变了,战法打法变了,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始终保持“舍身炸碉堡”的英雄气。强军征途上,只要这股英雄气不散,就一定能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成功到达胜利的彼岸。
(本报特约记者付晓辉,通讯员张光轩、李宣睿整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