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无声
■胡红兵
入伍离家前那晚,母亲从床头拿出一打厚实的鞋垫,塞进我的行囊里,对我说:“你要去当兵了,训练场上少不了摸爬滚打。我做的鞋垫结实又耐穿。”
母亲没做过鞋垫,为了我才专门找人学习的。做鞋垫最重要的一步是“打袼褙”。“打袼褙”步骤复杂,要一层布一层浆糊,粘上三四层,晾干后剪成鞋垫样式,再把周围粗糙的边包起来。袼褙打好后,放到室外晾干,才可以拿来纳鞋垫或做布鞋。
一转眼很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母亲打袼褙、做鞋垫的样子。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母亲在木板上铺上一块布,将布压平整后,拿起一把扫帚往上刷浆糊……袼褙做好后,母亲就坐在太阳底下缝。阳光明晃晃的,母亲躬着身一缝就是大半天,眼睛花了就揉揉,针有些钝了就在发丝里蹭蹭……短短1个月内,她竟做出了一打鞋垫。我入伍后,母亲每次寄东西来,里面都会放几双鞋垫,做工也越来越精致。
到了部队,我一些课目考核成绩不理想,攒了一肚子“苦水”,就给母亲打电话:“娘,我不适合部队,我感觉赶不上战友。”母亲温柔地安慰我:“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但不能认输呀。”
几天后,母亲又给我寄来一些鞋垫。这一次,鞋垫上绣了6个字,“穿戎装、要自强”。短短6个字,提振我心。此后,我更加努力地训练,成绩越来越好。
如今,母亲年纪渐渐大了,做鞋垫对她来说有些吃力。我常叮嘱她,不必再给我做鞋垫了,母亲却依然坚持。我们视频时,总能看到她坐在椅子上,缝一针,就拿远一点看看,接着再缝下一针。
一天,我问母亲坚持做鞋垫的原因,母亲笑着说:“你当兵,娘心里骄傲。家里也没啥活,想你的时候呀,我就打打袼褙、缝缝鞋垫。”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做鞋垫就是母亲排解思念的方式。在那反反复复的穿针引线里,在那丝丝缕缕的缝缀里,倾注着母亲的心血。那些鞋垫,传递着母亲无言的爱,更深深影响了我,让我踏踏实实走过了十几年的军旅路……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