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位的蜕变之路
■本报记者 张科进 宋子洵
阳春三月,太行吐绿。第82集团军某旅三营身心放松室内,49盆绿植向阳生长、花蕾绽放,该营领导孟祥威看着浸润晶莹水珠的枝叶,满脸欣喜。
从新疆移植骆驼刺、从山东移植君子兰、从湖南移植虎刺梅……这些绿植,都是该营官兵利用野外驻训、探亲休假等时机,从全国各地移植到单位的,每天精心管理、呵护生长。
“官兵们以单位为家的感觉,真好!”想起一年多前的境况,孟祥威不禁感叹。那时的三营,连续4年没有进入先进行列,官兵情绪低落、士气消沉。
营党委认真分析营队建设问题后感到,要摘掉落后的帽子,必须凝聚军心士气,彻底扭转部分官兵对单位建设不上心、不关心、不尽心的现状。他们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官兵主人翁意识——
开展“我为单位建设献一计”活动,召开官兵恳谈会,认真倾听大家的意见建议;设立“龙虎榜”表扬训练先进个人,召开“诸葛亮会”研究破解难题,不断提升训练质效;尊重官兵爱好成立一批兴趣小组,不断丰富文化生活……
一年多来,全营官兵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针对营连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以情带兵10法”“以连为家若干个细节”等做法,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相关做法得到旅里推广,进一步激发了全营官兵参与单位建设的热情。
官兵有动力,基层有活力。去年8月,三营执行实弹射击任务,4发导弹全部命中目标;去年10月,旅队举办军事体育运动会,三营取得15个名次,总成绩位居全旅第二;去年底,三营被集团军表彰为“四铁”先进单位。
三营相信官兵、依靠官兵打了场“翻身仗”的故事,也是该旅党委传承和发扬“三大民主”,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生动例证。近年来,该旅结合部队实际和新时代官兵特点,把“三大民主”作为基层建设的抓手,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有力推动了基层建设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