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扬子江畔,烈士英名长存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19 02:13
导读:老兵张明海义务担任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员—— 扬子江畔,烈士英名长存 ■严明亮 李小龙 清明时节,扬子江畔,江风习习。 晨曦微露,66岁的江苏扬州三江营革

  老兵张明海义务担任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员——

  扬子江畔,烈士英名长存

  ■严明亮 李小龙

  清明时节,扬子江畔,江风习习。

  晨曦微露,66岁的江苏扬州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馆管理员张明海,已经忙碌起来。打扫完纪念馆,他拎起水桶、拿着抹布,擦拭矗立在纪念馆前的烈士纪念碑。

  明媚的朝阳,照亮青白色纪念碑上“三江营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1个金色大字。纪念碑底座正面,红底烫金的“新四军渡江北上抗日第一站”字样,标注着这片土地的红色印记。底座两侧,镌刻着牺牲在这片热土的烈士英名,代表着那些不能忘却的记忆。

  来来回回拎上12桶水,张明海才能将一人多高的纪念碑底座擦拭干净。“每天我都要将纪念碑擦一遍,这是我对烈士的敬意。”张明海说。

  大桥镇三江营,是扬子江、小夹江和太平江三江汇合之处,因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是江防要塞和兵家必争之地。

  “1938年,新四军渡江北上,踏上的第一块土地就是位居长江北岸的三江营,自此拉开苏中抗日斗争的序幕。1949年4月8日至9日,解放军第20军60师179团官兵经过浴血奋战,攻克敌三江营江防堡垒,为渡江战役拔掉‘钉子’,扫清障碍。4月20日,解放军某部英勇炮击擅闯三江营水域、企图阻挠解放军渡江的英国军舰‘紫石英’号……”面对前来参观祭扫的群众,张明海将三江营的红色历史娓娓道来。

  三江营战斗结束后,179团官兵为了纪念牺牲的战友,立下一块“解放三江营烈士纪念碑”,上面刻着67位长眠三江营烈士的姓名。如今,这块纪念碑展陈在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馆里。2009年修建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馆时,散葬在大桥镇乡间的114名革命烈士也全部迁葬于此。

  “我是土生土长的大桥镇人,从小听着三江营的战斗故事长大。我还当过兵,为烈士做点事是应该的。”1983年,张明海退役返乡,后来加入当地志愿者协会,一直热心公益事业。2020年,张明海成为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馆管理员,义务担任讲解员。

  翻开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参观登记簿,笔者发现,3年多来张明海累计接待数千批参观者。今年除夕,有4批共38名参观者前来。大年初一,张明海接待了23批参观者。“不管有多少参观者,我都会一遍遍为他们讲述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烈士的故事需要我们去宣扬,去告诉更多的人。”张明海说。

  “宣讲红色历史,不能一种腔调、一个模式,在内容真实、表述精准的基础上,要因人而异、有感而发,才能打动人心,给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张明海有自己的讲解心得。面对前来瞻仰烈士的机关干部,他除了讲述红色故事,还引导思考如何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面对学生,他鼓励他们从英烈事迹中汲取精神养料,树立报国志向。

  2021年,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等多家单位发起“为三江营烈士寻亲”活动。张明海积极参与,发挥自身信息资源广、联络人员多的优势,3年来和其他志愿者一同为十几位烈士找到亲人。

  讲解之余,张明海还利用自己会石刻的特长对烈士纪念碑底座进行修缮。“时间长了,碑刻容易褪色。”张明海仔细检查纪念碑上每一位烈士的姓名,小心翼翼地修刻、上漆、固色,让烈士英名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烈士用宝贵的生命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不能忘记、也不会忘记他们!”张明海说。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上一篇:一场跨越30年的“团聚”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