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在十层大山
扎根在十层大山
■曹继可
十层大山位于中、越、老3国交界处,山上屹立着中越老0号界碑。一条巡逻路从起点到中越老0号界碑,官兵途中要翻越10座层峦叠嶂的高山。这里常年云雾缭绕、潮湿阴森,茂密的树木遮天蔽日,苔藓遍布、藤蔓纵横缠绕……丛林杂草间有蚂蟥、毒虫藏身,蟒蛇等时常出没。
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连官兵,就坚守在这让人望而生畏的环境中。
一
月光皎洁,满天繁星闪烁,为十层大山披上一层银辉。二级上士杨跃,出神地望着远方。
“班长,又想家人了?”中士黄源觉察到班长杨跃似有心事。杨跃的孩子刚1岁多,想起孩子,杨跃脸上露出笑意,只是对妻子的愧疚也随之涌上心头。
那年,中士服役期满的杨跃,原本打算退伍回家。当时连队骨干力量相对薄弱,正是需要人的时候。经过反复考虑,杨跃向连队递交了留队申请。
坚守岗位是一个人的选择,背后却是两个人或一个家庭的选择。军嫂也用默默的付出,支持着远在大山的丈夫。晚上,杨跃拨通妻子的电话,告诉她自己的决定。妻子对杨跃说:“你安心留在部队,家里一切有我……”不少官兵曾面对扎根军营与照顾家庭的两难抉择,然而,他们总是无怨无悔地选择坚守在十层大山。
春节期间,杨跃收到妻子寄来的包裹。打开包裹的瞬间,杨跃的眼睛湿润了——包裹里静静躺着一个相框、一封信。相框里是一家三口的合照,看着照片里的妻儿,杨跃脸上绽出幸福的微笑。
“我亲爱的‘杨班长’,我和儿子为你而自豪,因为你是一名边防军人。虽然你不能陪伴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妻子写的信,让杨跃深受感动,泪水不知不觉滴在写满思念的信纸上。
二
大学本科毕业的唐正平,是今年入伍的新兵。因为军事素质过硬,他被安排参与巡逻0号界碑的任务。得知这一任务安排后,对十层大山0号界碑向往已久的唐正平,内心非常激动。
唐正平与巡逻分队的战友,一路颠簸,乘车驶上蜿蜒的山路。在一处山坡前,他们停下车来。前方道路更加陡峭,剩下的路程要徒步行进。
“十层大山可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等会儿一定跟紧队伍……”一级上士白帆对唐正平叮嘱道。“班长,你放心吧,我不会掉队的!”望着眼前层峦叠嶂的山峰,唐正平坚定地说道。
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对话,让白帆想起18年前自己第一次参加巡逻0号界碑时的场景。
那年,来到连队不久的白帆,站在山脚下,激动不已。然而,刚进山没多久,十层大山便给他来了个“下马威”。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穿过比人还高的野草,每迈出一步都极其艰难,他的双腿像是灌了铅般沉重……白帆的双手也被荆棘与锋利叶片划出多处血痕。他原想打报告停下来处理划伤。然而,当他看到走在前面的战友,情况并未比他好到哪里去。于是,他决定努力跟上大家的步伐,待到集体休整时再处理。
最终,白帆和战友走到了目标点位,他也更真实地认识了十层大山的艰苦。然而,面对困难与艰险,他没有退缩,而是选择扎根在十层大山。这一待就是18年。
这些年,白帆参与巡逻任务千余次,是连队官兵公认的“活地图”。自从担任班长之后,他在巡逻出发前总是细心叮嘱新兵注意事项,并走在最前面为大家探路。白帆将脚印留在了巡逻路上,也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边防。
十层大山,山路泥泞湿滑,空气闷热潮湿。第一次跟随巡逻分队前往0号界碑的唐正平,跟紧队伍、以防迷路,还要小心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在真正见识了十层大山的艰辛后,唐正平一度对自己能否走到界碑产生了怀疑。
五层山,蚂蟥谷。这里有许多蚂蟥潜伏在树叶、草木上。“在这里,只要站着不动,不超过20秒就会被蚂蟥叮咬。”班长白帆对新兵唐正平传授着经验:“想要少被蚂蟥咬,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扎紧裤腿,另一个是往作战靴上抹一层厚厚的盐巴……”
在进入五层山时,唐正平就把自己从领口到裤腿包裹得严严实实。尽管如此,他还是没能躲过蚂蟥的“袭击”。唐正平刚走出大约50米,就发觉自己被蚂蟥叮咬了。
“不想掉块肉的话就别停下,再坚持两分钟。”同样被蚂蟥叮咬的白帆,顾不上自己身体挠心般的痒痛,拉着唐正平快速通过蚂蟥谷。他们大步穿行在树丛里,白帆记起自己当年也是这样被老兵拉着穿越蚂蟥谷。
待到穿过蚂蟥谷,唐正平依旧心有余悸。此时,他深刻体会到了十层大山的凶险。唐正平来不及多想,迅速脱下衣服、撸起裤腿用酒精为患处消毒。直到一只只吸饱血的蚂蟥渐渐化作一摊血水,唐正平才放松下来。
一路上,官兵有惊无险地通过“一线天”“生死阶梯”……终于,目标出现在眼前。看着0号界碑,唐正平觉得这一路的艰辛都是值得的。
巡逻结束归队后,唐正平在笔记本写下:“我站立在祖国需要的地方……”他说:“界碑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无论有多高、多远、多险,我们都要勇敢地走近它、拥抱它、守护它……这是戍边人的职责和荣光。”
班长白帆也发觉了新兵唐正平的变化——对待艰辛的任务已经毫无惧色。这种变化白帆也经历过。一茬茬坚守在十层大山的官兵,在巡逻路上互相帮助支持,也传递着扎根大山、奉献边防的信念。
三
在如今的边防连队,执勤方式、武器装备、巡逻手段、生活条件等,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让白帆感触颇深。
一条条巡逻路依旧漫长曲折,密林深处依旧需要官兵徒步进入。然而令人欣喜的是,一些路段上,官兵执勤有了巡逻车。大山深处不再与世隔绝,有线电视、网络信号相继落户边疆,官兵守防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连队昔日的手电筒、望远镜和对讲机“老三样”,变成了今天的可视化监控系统、夜视仪眼镜和北斗卫星电话“新三样”。
可视化监控系统,让官兵足不出户,就可以实时监控数十公里外的风吹草动……一天,白帆通过可视化监控系统观察边境情况时,发现1号界碑周边有异常现象。正在值班的白帆,紧急向连长报告情况。“1号界碑西侧约800米处,发现可疑情况。”连长紧急向驻地派出所通报情况,不到10分钟,军警民协同出动,迅速将两名越境人员控制……
连队防区架设起智能监控设备,对特定路段、区域实施24小时不间断管控。谈起连队的信息化管边控边模式,白帆说道:“过去巡逻靠官兵的双眼、靠铁脚板,如今有了信息化手段的‘千里眼’。科技与智能设备的应用,方便了巡边与管控。”
如今,连队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管控体系基本形成,白帆和战友们既可以驾驶巡逻车走进复杂的地形,也可以在值班室远程巡边,处置一些异常情况……
执勤方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官兵肩头的责任依然重大,官兵扎根边防的精神依然没变。0号界碑巍然屹立在十层大山山巅。连队官兵戍守边疆、扎根大山的赤诚之心,永远映照着十层大山。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