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军区绵阳离职干部休养所探索老干部康养
四川省军区绵阳离职干部休养所探索老干部康养方式
“家庭作业本”常做常新
本报讯 刘薇薇、漆家溧报道:“小姚,这周我的‘作业’完成得可好了,你快来看看!”在四川省军区绵阳离职干部休养所,老阿姨刘福阁高兴地拉着政工办干事姚平的手,展示自己的“家庭作业”,脸上洋溢着喜悦。
近年来,干休所老干部和老阿姨普遍进入两高期。“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大脑可能会发生退行性病变,偶尔会有记不清人、事、物等情况。”门诊部医生许爽说,“平时走访巡诊时,经常会听到‘现在有点糊涂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工作人员看到一则“甘肃定西一位儿媳妇为80岁的‘脑梗公公’布置家庭作业预防老年痴呆”的报道。姚平灵光一闪:“报道里的方法,为我们的服务保障工作提供了借鉴。”报经所党委批准后,大家群策群力探索“家庭作业法”,研究作业题型、难易度、可行性,从所部到各站点逐步推广开来。
“家庭作业法”实施初期,不少老干部有些排斥。为此,工作人员和家属逐户对接,根据不同老干部情况,量身布置“家庭作业”。有的老干部喜欢诗词歌赋,作业就设置为默写和翻译理解;有的年轻时有过财务工作经历,作业倾向于算术;有的喜欢绘画识曲,作业多是画图写谱。此外,他们还设置了“单项进步奖”等奖项,调动老干部兴致,让他们乐在其中。
年近百岁的离休老干部柳恩敏年轻时写得一手好书法,尤其喜爱苏东坡的诗词。干休所领导自掏腰包购入《苏轼选集》,让他在家属的帮助下看词背词写词。时间长了,柳恩敏养成习惯,经常和工作人员分享书法作品,偶尔还能做做读书小记,精神头越来越足。
老阿姨刘福阁是“家庭作业法”受益人之一。前期,干休所与家属商议,为刘福阁布置了包括写字、算数、画图等内容的家庭作业,每日辅导她完成。“母亲现在的生活可丰富了。”老人的大儿子说,每天吃过早饭,刘福阁便会坐到书桌前,读书、写字、画画,每天坚持,算术从最开始的每天8题提升到了每天12题。
“每次我们上门,都能收到整整齐齐的一摞‘作业’。”如今,上门探访时,老干部都会主动翻找出近期的作业递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仔细检查打下分数,做好批注,并送上小奖状以示鼓励。
“让老同志们做作业,既锻炼身心健康,又丰富晚年生活,还能进一步拉近工休关系,可谓是一举三得。”干休所领导说。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