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毅民:勇谋兼备智多星
孙毅民生于1914年,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南宫县西区战委会主任、南宫县战委会主任兼县委民运部长,11月任八路军冀南军区第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在香城固对敌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孙毅民(1914—1942),原名孙景彦,又名孙国英、孙一民,生于河北省新河县大田庄一户农民家庭。1929年小学毕业后,便到涿鹿县“万发昌布庄”学做买卖。由于他经常奔走于北京、天津、张家口等大城市,开阔了眼界,耳闻目睹了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中国的野心,产生了“社稷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思想。1933年春,考入了冀县乡村师范学校。1933年冬,由“冀师”六班的班主任、共产党员王旭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地下革命活动。
1935年底,孙毅民在“冀师”毕业后,应聘到冀县逍遥村教书。冀枣工委书记李力每月到这里来巡视一次工作,并带来文件和传单。在李力的领导下,他以教师职业作掩护,继续开展革命活动。他经常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1936年6月,他和吕士杰、张聘卿等人在宁晋、冀县、束鹿交界地带组织党的外围组织——抗日救国先锋队,发动组织盐民与国民党进行英勇斗争。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华北,国民党军队纷纷向南撤退,地方上一片混乱。在国难当头之际,孙毅民投笔从戎,参加了八路军,任“东进纵队”民运干事,从此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
1938年3月,孙毅民调任南宫县西区战委会主任,不久又调任南宫县战委会主任兼县委民运部长。11月,调任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孙毅民既是党的优秀干部,又是一位机智勇敢、身怀韬略的军事指挥员。
1940年春季,孙毅民巧妙地利用游击战术,多次在战场上灵活机动地消灭敌人。有一次,广宗县伪军100多人到城北20里以外的村庄去“扫荡”,他带领两个连的战士将这股敌人包围在村内。敌人负隅顽抗,久攻不克。为迅速消灭敌人,孙毅民命令将骑兵集合起来,在村周围沙地里来回奔跑,荡起弥漫的尘土;同时还让部队呐喊助威,前沿喊话。这样一来,敌人以为大队骑兵赶到了,很快缴械投降。
夏季,孙毅民得知日伪军要到晋察冀“扫荡”,便亲自带领基干营埋伏在路沟两旁,准备歼灭敌人。不料,敌人刚进入埋伏圈,一连提前开枪,过早地暴露了目标。敌人发现基干营的兵力部署,便分兵围攻。在不利的情况下,孙毅民沉着果断,立即命令部队按连、排、班先后顺序撤退,最后自己和机枪手留下掩护。部队安全转移后,干部战士都敬佩地说:“哪里最危险,孙主任就出现在哪里!”“孙主任有勇有谋,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
1942年4月下旬,孙毅民在临西一带将最后一批敌后武工队员训练完之后,便带领三十六团的一个营驻到临西东小固村,准备越过邢济路,然后到威县、南宫、垂杨、广宗一带打游击。4月28日晚,孙毅民参加了四地委、四分区联合召开的军政会议。第二天早8点,他到黑刘庄赶上部队。这时从东边传来枪炮声,侦察员回来报告,说敌人的步兵、马队已从巴营、油坊方向扑来。当得知部队已经被包围时,孙毅民随即与三十六团副团长张士盖商定,带队突围。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日伪军四次向阵地进攻,均被打退。在战斗中,张士盖受伤,骑兵连长邢连生牺牲。孙毅民看着敌人又冲过来,便命令张士盖带骑兵向南突围,自己掩护。部队冲至务头村东南时,孙毅民不幸中弹牺牲。
在这次反“扫荡”战斗中,四分区司令员杨宏明亦壮烈牺牲。为纪念杨宏明、孙毅民二位先烈,冀南行署于1942年10月,在临西、清河、威县交界处划出一部分村庄,建立了一个新县,命名为“宏毅县”。
(中共邢台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