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中国扛不住美国的“三板斧”吗?
美国政府挑起的贸易摩擦,来势汹汹,甚是唬人。中国能否扛得住,从一开始就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议题。尽管事实已经说明了一切,但还是有一小部分人在心里打鼓,一些极个别的崇美、“精美”者更是舍不得放下手中的铙钹,时不时就要敲一下“中国扛不住”的边鼓。
对这个问题,在贸易战初期,不少人心里没底,为此忧心忡忡,情有可原。毕竟,美国是个大块头,他们砍出的三板斧,看上去一招比一招狠,大有三招之内搞定中国的凶悍气势,的确会让不明就里的人们心生焦虑。但是,中国见招拆招,通过精准有效的反制措施,不仅顶住了美国贸易霸凌的压力,而且反而让美国国内叫疼喊痛之声此起彼伏,人们的心态随之发生位移。
美国悍然发动贸易战,一个被其祥林嫂般挂在嘴边的论调就是“美国吃亏论”。二战之后,美国无疑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相应的,美国出现了制造业外流,工作机会减少等国内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个系统性工程,不能病急乱投医,否则只能按下葫芦浮起瓢。美国把解决国内问题的希望,寄托在依靠贸易霸凌,迫使包括中国在内的相关国家和地区做出不合理让步的基础之上。这显然抓错了药方,必然引发强烈的反弹。事实表明,美国想要在打击中国的同时,却不伤及美国企业、工人和消费者,无异于痴人说梦。
美国政府挑起的贸易摩擦,来势汹汹,甚是唬人。中国能否扛得住,从一开始就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议题。尽管事实已经说明了一切,但还是有一小部分人在心里打鼓,一些极个别的崇美、“精美”者更是舍不得放下手中的铙钹,时不时就要敲一下“中国扛不住”的边鼓。
对这个问题,在贸易战初期,不少人心里没底,为此忧心忡忡,情有可原。毕竟,美国是个大块头,他们砍出的三板斧,看上去一招比一招狠,大有三招之内搞定中国的凶悍气势,的确会让不明就里的人们心生焦虑。但是,中国见招拆招,通过精准有效的反制措施,不仅顶住了美国贸易霸凌的压力,而且反而让美国国内叫疼喊痛之声此起彼伏,人们的心态随之发生位移。
美国悍然发动贸易战,一个被其祥林嫂般挂在嘴边的论调就是“美国吃亏论”。二战之后,美国无疑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相应的,美国出现了制造业外流,工作机会减少等国内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个系统性工程,不能病急乱投医,否则只能按下葫芦浮起瓢。美国把解决国内问题的希望,寄托在依靠贸易霸凌,迫使包括中国在内的相关国家和地区做出不合理让步的基础之上。这显然抓错了药方,必然引发强烈的反弹。事实表明,美国想要在打击中国的同时,却不伤及美国企业、工人和消费者,无异于痴人说梦。
美国在国际经贸领域四面出击、上下其手,恨不得用面包渣抹尽盘子上最后一滴汤汁,已经丝毫不顾及“吃相”的大背景下,中国不怕事、不信邪,淡定从容、沉着应战的姿态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社会整体的承压能力,在这场遭遇战中得到新的检验和夯实。
中国为什么扛得住,根本在于中国站在历史潮流的正确一边。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美国现任政府想要开历史倒车,采取了回到18-19世纪的错误做法。这样的荒唐,恐怕连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刻舟求剑”里的那位先生,都会觉得大跌眼镜。中国能够发展到今天,就在于中国在以符合历史潮流的方式,选择了自身的发展路径。即使遭遇美方的贸易霸凌,中方仍然坚持自身的发展方向和节奏,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治理的良性变革,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美国气势上如同“威震天”一般不可一世,现在在中国人眼中,却越来越像“程咬金”。中国舆论场正用橡皮擦掉山姆大叔的标准照,在草稿纸上重新勾勒美国的画像。
历史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样的逻辑,可能会因为一时一事的偶然性显得模糊,但最终都会展现出它的决定性力量。所以,最后扛不住的,一定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那一方。
延伸阅读:人民网评:真是中国高调惹的祸吗?
美国政府主动挑起并不断升级的这一波经贸摩擦,迄今已经一年有余。去年争端初起,坊间众说纷纭,其中一种论调很有市场:因为以“厉害了我的国”为代表的高调宣传,透露了我们的底牌,引起了美国的警惕,由此引发了这场贸易战。
站在今天的时点回望,事实越来越清晰——上述论调,何其荒唐!
多份重要文件把中国定位为首要战略对手,国务院高官甚至将中美之间的博弈称为文明的冲突;在贸易谈判中一再出尔反尔,搞极限施压和贸易霸凌;以国家力量和资源围剿中国高科技企业,必欲除之而后快;执法机构采取多种方式骚扰赴美中国公民,部分赴美留学人员的签证受到限制……
一年多来的事实充分表明,美国对中国的全方位遏制和战略性凶狠,绝非心血来潮。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去年三月份上映,彼时美国业已拉开经贸摩擦的序幕。用“厉害了我的国”为美国蓄意为之的战略“背锅”,不仅不合时间线索,更有违事实逻辑。中美贸易战的缘起,根本不是中国太高调,而是美国要用“美国优先”为世界定调。把“美国优先”凌驾于国际公义之上,美国给世界留下了“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深刻印象。
用“厉害了我的国”为美国的惟我独尊、一意孤行“背锅”,背后至少包含两种心态:一是在美国面前,中国怎么可能厉害;二是在美国面前,中国怎么可以厉害。前者崇美,后者恐美,动机有异,实质相同——都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都缺乏增强自信的勇气。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在美国正愁找不到发起贸易战的遮羞布时,这种论调正中下怀。
我们完全有理由发问:
第一,像中国这样的超大经济体,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上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是不是事实,够不够厉害?
第二,近代以来,中国这个曾经的“老大帝国”备受列强凌辱,当充满历史悲情的中国百姓目睹中国今天取得的辉煌成就,赞一句“厉害了”,过不过分,有没有错?
第三,反过来说,中国这样一头“大象”,躲在灌木丛中,跟世界说“我一点不厉害,你们别看我”,世界信不信,美国信不信?
第四,以为美国战略界和决策者的判断力只有幼儿园孩子水平,仿佛他们如梦初醒,做事毫无章法,突然被中国舆论场触发了警惕心,糊不糊涂,该不该信?
现在看来,“厉害了我的国”成了“厉害了我的‘锅’”,不过是一些崇美恐美者跟着美国跑了调,通过贩卖焦虑、制造恐慌,在背后推波助澜、兴风作浪。
客观地说,这种跑了调的观点也曾经蛊惑了不少人。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过去一年多来,眼见着美国翻云覆雨、步步紧逼,反而激发了中国社会不怕事、不信邪的勇气。中国政府不想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的态度,既坚守了道义,又彰显了决心,一系列从容应对、举重若轻的反制措施,更是让网民纷纷点赞,由衷地说一声“厉害了我的国”。一年多的时间,现实为同样的一句话注入了更多的自信能量。
几十年前,在总结抗美援朝伟大意义时,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取得了这一条经验,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他还非常自信地指出:“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历史烛照现在、启迪未来。重温这些话,此时此刻,意味深长。
(责编:白民伟)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