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到底能不能上舰?有一个问题很关键
目前,我国舰载的固定翼战斗机只有歼-15这一种型号,从2012年首次在辽宁号成功起降,距今已经将近7年过去了,歼-15经过多次改进与升级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四代半舰载战斗机。
但是与美国相比,舰载机的型号就显得太少了,其它的可以不要求,但是发展一款五代隐形机作为舰载机,既是未来的趋势,也是我航母战力组成的最起码要求。
拥有隐形能力的五代机从诞生到被世界各国装备军中,其实时间间隔并不长,随着这种高端武器在全世界范围慢慢被普及,可预见在不久的未来,占据着世界战机主体的三四代战斗机将逐渐让位于五代战斗机。
例如美国F-35系列战斗机的生产数量已突破了400架,今年2月份美军宣布舰载型F-35C已经形成初始的作战能力,意味着围绕着F-35C的后勤保障、战术训练已经通过了可靠性测试,具备了最起码的实战能力。
面对着F-35C的进度,我们确实也到了讨论让五代机上舰的时候了,尤其在将拥有两个航母战斗群的重要阶段。其实自从中国五代机歼-20和歼-31(鹘鹰)诞生以来,让军迷们关注最多的是两者中哪款才会成为航母舰载机的问题。
目前,我国舰载的固定翼战斗机只有歼-15这一种型号,从2012年首次在辽宁号成功起降,距今已经将近7年过去了,歼-15经过多次改进与升级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四代半舰载战斗机。
但是与美国相比,舰载机的型号就显得太少了,其它的可以不要求,但是发展一款五代隐形机作为舰载机,既是未来的趋势,也是我航母战力组成的最起码要求。
拥有隐形能力的五代机从诞生到被世界各国装备军中,其实时间间隔并不长,随着这种高端武器在全世界范围慢慢被普及,可预见在不久的未来,占据着世界战机主体的三四代战斗机将逐渐让位于五代战斗机。
例如美国F-35系列战斗机的生产数量已突破了400架,今年2月份美军宣布舰载型F-35C已经形成初始的作战能力,意味着围绕着F-35C的后勤保障、战术训练已经通过了可靠性测试,具备了最起码的实战能力。
面对着F-35C的进度,我们确实也到了讨论让五代机上舰的时候了,尤其在将拥有两个航母战斗群的重要阶段。其实自从中国五代机歼-20和歼-31(鹘鹰)诞生以来,让军迷们关注最多的是两者中哪款才会成为航母舰载机的问题。
参考了美国F-35C战机的例子,明显歼-31成为舰载机的可能性比歼-20要大得多,这里面考虑得最多的应该是体型与体重的因素。美国的F-35C机身长度为15.6米,翼展长度为10.7米,最大的起飞重量为31.8吨。
而歼-31机身长为16.9米,翼展长为11.5米,最大的起飞重量为28吨;歼-20机身长为20.3米,翼展13米,最大的起飞重量39吨。这样一比较,歼-31的确比较接近F-35C,难怪歼-31的呼声是最高的。
但是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我国目前唯一的舰载机歼-15的机身长达22.3米,翼展15米,最大的起飞重量32.5吨,三个数据中有两个就比歼-20大,如果这样比较岂不是说歼-15不宜上舰?
因此战机能否上舰不能光看体型与体重,还有其它的重要因素,比如发动机的推力,起降的平稳性等。歼-15的加力推力是132千牛×2,歼-20的加力推力更大达到了182千牛×2,歼-31的加力推力只有93千牛×2。
这么看来歼-20无论在体型、体重与推力上已经满足了上舰的要求,而歼-31虽然比较轻,但是发动机不得力,需要更换更强悍的才能上舰了。
从以上的分析看来,两款国产五代机上舰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了,除了要更换推力更大的发动机,如最新的推力比更大的WS-15发动机。
不过,对于歼-20来说还是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歼-20的结构强度能否承受得了航母起降的过载。
毕竟当时歼-20是为空军专门设计的,根本就没考虑过上舰的问题,反而歼-31将改进的方向转向了海军,因此还率先具备了上舰的条件。
无论改进歼20,还是改进现有航母,我认为歼20都不会上舰的,歼31上的可能性更大,有个天生天生条件,歼31前轮是双轮这个是舰载机的必选,沈飞设计这点是有意义的,歼20天生是单轮设计就没考虑过上舰,加上体型过大不适合上舰。
无人机上舰也是个热门话题,如今我国最新型“利剑”隐身攻击无人机频频露脸,“利剑”采用了飞翼无尾布局,虽然翼展达到了14米,由于是无尾翼设计兼且是无人驾驶,机身扁平相当于普通舰载机的一半,隐形能力非常强,因此在战场的生存能力也高。
目前配备的是WS-13E发动机,未来应该会用更换WS-18/19发动机,从而载弹量将突破3吨,意味着“利剑”无人机至少能携带4枚鹰击83反舰导弹,战力不容小觑。在未来战争中,隐形无人攻击机上航母,不但能减少有人战机的战损,还将会改变战争的模式。
(责编:白民伟)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