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开始介入价格战 让华为有点爱不起了
从2019年初开始到现在,就一直不断听到唱衰苹果的声音,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都不鲜见,但9月苹果新品的销售数据似乎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尴尬。
没5G、没创新、浴霸丑……中国大陆一些所谓的经济人士给苹果开出了《死亡证明书》,认为苹果三款新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下滑5%至10%。
但从电商平台上我们看到的信息则是,天猫开售当晚的成交在一分钟内就破亿。据天猫数据,iPhone 11预售首日的销售数据较iPhone XR增长了335%。
京东的数据也显示,苹果11预售销量同比增长480%,开售仅5分钟,苹果11Pro系列新品就售罄,该系列产品在京东平台预约量突破百万。
这些数据让我们看来很尴尬,毕竟这一年来,“爱华为”、“拒苹果”口号基本上都成了一种主流意识,但声音震天响,行动却截然相反。
这有点让我们摸不着头脑,到底是苹果越做越好了?还是苹果给我们施了魔法?让今年苹果11在大陆大热大卖?
科技领域的评论人给出了几个关键点:一、苹果11色彩营销成功。二、苹果在短视频录制功能上加入了更多科技元素。三、苹果11在网速保证有所提升。
从2019年初开始到现在,就一直不断听到唱衰苹果的声音,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都不鲜见,但9月苹果新品的销售数据似乎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尴尬。
没5G、没创新、浴霸丑……中国大陆一些所谓的经济人士给苹果开出了《死亡证明书》,认为苹果三款新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下滑5%至10%。
但从电商平台上我们看到的信息则是,天猫开售当晚的成交在一分钟内就破亿。据天猫数据,iPhone 11预售首日的销售数据较iPhone XR增长了335%。
京东的数据也显示,苹果11预售销量同比增长480%,开售仅5分钟,苹果11Pro系列新品就售罄,该系列产品在京东平台预约量突破百万。
这些数据让我们看来很尴尬,毕竟这一年来,“爱华为”、“拒苹果”口号基本上都成了一种主流意识,但声音震天响,行动却截然相反。
这有点让我们摸不着头脑,到底是苹果越做越好了?还是苹果给我们施了魔法?让今年苹果11在大陆大热大卖?
科技领域的评论人给出了几个关键点:一、苹果11色彩营销成功。二、苹果在短视频录制功能上加入了更多科技元素。三、苹果11在网速保证有所提升。
当万恶的苹果也开始介入价格战!
当然最为关键的点在于,苹果11是首款比前代产品直降1000元的苹果新品。关于这点,倒不完全应该说是只有我们中国人一降价就买单。
实际上也关乎于这几年来,大家在收入上更显得捉襟见肘,所以苹果的价格若还是年年攀升,必然是让人们望果兴叹的。
在这点上,苹果相对足够亲民的价格,是足以让那些还使用着苹果旧品的人迅速换机,而未入坑苹果的用户,也都会有足够的积极性开始尝试。
当然我们这边还会有很多人怒骂,买苹果是汉奸,买华为不是汉奸,问题在于商品很难被口号来量化,最终还是要看质量和价格。
纸白君前两天看到一个视频,拍摄的是苹果店门庭若市,对面华为店无人问津,在这个时候显现出来的是口号化的失败,也是市场化的验证。
我们再来看华为的价格,9月发布的华为Mate 30系列,约6272元人民币起售,顶配保时捷破16000元。苹果11的起售价为5499元。
价格战应该是手机商们最不愿意苹果插足进来的,大家都希望苹果能够永远高高在上,给自己低价格区间搏斗的时间,然后一步步的走向高价格。
但实际上当苹果不再像我们希望的那样高高在上时,它的爆发力更为明显,而华为起步价走到6272大概也是被苹果反补了一刀。
有些网友纷纷表示:“华为有点爱不起了,苹果相对来说竟然爱得起了。”在这些网友中,应该是有不少之前望苹果价格而怒发冲冠的。
苹果一旦走向价格战就衰败了?
我们这里有些砖家的想法可能太过于单一,总认为:“苹果一旦开始走向价格战,它就衰败了。”但实际上,我们在这个误区里时间太久了。
当它介入价格战时可能更可怕,就苹果11在中国大卖之际,苹果将战略魔爪再次投向印度,重资10亿美元投放到印度市场,这笔资金主要流向印度富士康。
这些年不只是富士康的出逃,在此次10亿美元的重资影响下,苹果的其他有合作关系的组件供应商也会追随苹果的脚步加大对印度的投资。
有些人可能会开心,资本苹果终于滚出中国了,但却没闹明白,跟它一起走的是一大波资金和产业链,而我们失去的是购买金、产业链以及工作岗位。
当然出走的原因是各式各样的,但在苹果眼中以后的重点确定了,是在印度市场,因为印度市场有着特殊政策(严格要求)。即,苹果销往印度市场的智能手机被要求在印度生产,所以只能加大对印度的投资来兴建产线。也因为如此,2016年库克就开始与印度方面展开工作。
苹果王朝是否会在印度遭遇滑铁卢,并非问题重点
而根据相关数据,从2011年到2015年苹果在印度的销售额从1亿美元增长到10亿美元,而印度方面也十分珍视与苹果的合作。
印度方面的胃口(野心)是很大的,是打算借助苹果的力量让印度成为iPhone的主要出口地。
当然事在人为,中国大陆这边不少“科技媒体”并不看好苹果在印度的重资押注,认为苹果会在印度遭遇最大滑铁卢,低配机卖不过其他品牌,高配机卖不过三星。
这个看法是否正确纸白君不好评判,纸白君只知道曾经三星在我们这被唱衰,并且在2019年解散我们这里最大三星工厂,它却依然还在霸占手机市场。
而解散我们这里的三星工厂,也均投资到了印度,于是我们不得不说印度确实是手机市场的中心。我们热衷于咒骂苹果,却阻挡不了苹果撤逃印度。
同时也给了我们另一个思考空间,砖家可能单方面地认为,离开了中国大陆,苹果三星就活不下去了,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好好反思一下,当我们用大热大卖犒赏苹果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在失去这类强大的资本企业,一切并非围绕我们而转。你们嘴上恨苹果,苹果一出产品你们就疯抢,这么死忠的市场还需要花钱维护?没必要,干脆省下打点的款项,远征印度了。
如何解决捉襟见肘的居民收入问题?如何满足口号上的爱华为这类的问题?如何留住强大资本企业给我们弥补一小部分损失?这些可能我们并不关注。
那么受益的确实是印度这类我们不少人看不起的国家,他们在关注我们不关注的问题,他们在拾取我们丢掉的东西,他们年轻人口越来越多,他们免费医疗越来越普遍,而我们砖家在想象苹果在印度会不会滑铁卢?
谷歌率先实现量子霸权?有人借机嘲讽华为谷歌在NASA官网发了一篇论文,宣称实现了量子霸权。但论文很快被撤回,谷歌及NASA均未有回应。媒体透露,谷歌消息人士称,论文被撤回是因为该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议。
不过在知乎上,已经有人这样冷嘲热讽了:
本质上,谷歌是为USA的宣传系统服务的,也是为拉住股价的需求服务的,华为确实要学一个,一口气把代码都拿出来,这种太赶了,做立刻就有用的东西,还要商业竞争力,这种太难了。还是发论文快,发不经过同行评审的论文更快,撤掉论文还能搞个大新闻,这种宣传更是一本万利。华为虽然有川总加持,但宣传上还可以加油(狗头)。
媒体称,谷歌实现了量子霸权(Quantum Supremacy),什么是量子霸权,定义首先就有争议。
IBM就说,量子霸权这个词他们并不用,也不在意。他们在意“量子优势(Quantum Advantage) ”概念,要在一个真实应用场景 (比如金融、AI、密码学) ,量子计算机能做出比任何经典计算机要明显优秀的工作。
大多数业内人士都相信,量子计算机不能代替传统计算机,最多只能在特定场景下作为特定问题的加速器。
量子计算机可能改变的领域,密码学、化学等等,谷歌这个工作,和这些实际应用毫无关系。
谷歌只是做了一个53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线路,在上面运行了随机量子线路采样这个任务。这种任务,并没有实际问题对应。
这个任务是鉴定一个随机数生成器,是不是真的随机。随机,又是大有争议的事情,随机的标准怎么定义?
这个“量子计算机”(超导量子处理器)可以在这个任务上的表现超过目前世界第一超算Summit的表现,并且是极大的超过(运行时间200秒对比10000年)。这里又有争议了,如何证明,超算Summit无论用怎样的算法(包括人类还没想到的)在这个任务上都比不过量子计算?既然按照现有算法,超算Summit都要算10000年,如何证明谷歌的结果正确?
事实上,这次量子线路采样任务保真度只有0.2%,结果并不可靠。
假如谷歌实现了理想中的实用通用量子计算机,错误率低、比特数大,在许多实用算法任务上能超越经典计算机,那么搞个大新闻,和阿尔法狗一样,大家都会认的。现在这种,你当然可以说是“里程碑”,但有人不care,你也别不服气,更别和华为比。
华为的PPT确实立了Flag,但华为第一是不得已(谁遇到这种被头号强国针对的事情,都需要时间),第二Flag还没倒(可以推迟,因为时间没有说死啊)。
2018年7月,谷歌宣布与NASA合作,要在72个量子比特的Bristlecone芯片上实现量子霸权,在NASA最强超算Pleiades上仿真,比较结果,约定是12个月,到今年7月。
现在,谷歌量子计算领头人Martinis,觉得72个比特的太难操控,实现不了随机量子线路采样这种复杂任务。原因还是保真度太低(如果出错率太高,出错了再去纠错,只会造成更多的错误,存在一个阈值)。这次谷歌是在53个量子比特的Sycamore芯片上做的任务,如果不能保持错误率又扩大量子比特数,那么量子计算机依然在梦里。
也就是说,即使所有的争议都搁置,只按谷歌约定的游戏规则,即便谷歌论文通过同行评审,又在NASA上发出来,原先立的Flag也没有站住啊。(还要我加多少个让步)
知乎上有高赞回答说,把谷歌这个宣传看成和贸易战有关是反智阴谋论。我一直很反对阴谋论,我也相信谷歌的科学家团队与贸易战无关,但包括美国民主党的总统参选人杨安泽 (Andrew Yang)做的表态(扯到密码破解上,前文已经说明,密码破解与谷歌这个工作无关),要说对这个结果的宣传与政治无关,恐怕也太年轻。美国的专家将其喻为莱特兄弟在小鹰镇成功首飞,透露的宣传含义不言而喻。
当然,也许有人会问,即使加上如此多的让步,为啥中国做不出这样的工作?
一句话,美国烧钱更厉害,中国暂时烧不过。要让量子计算机保持超导状态,稀释制冷机还有能源消耗都很烧钱,同时这也说明,当下这种技术根本没有实用价值,仅仅是烧钱的科研玩具。但中国也取得了很多进展,只是没有拿这类夺人眼球的文字噱头来宣传。
(责编:白民伟)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