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展示机密隐身验证机 特别隐身只是飞不起来
11月5日,空客德国公司在曼兴召开年度媒体见面会,在会上该公司首次公布了其已经秘密研制十余年的隐身验证机(LOUT)的相关信息。
据悉,LOUT虽然叫做验证机,但实际上是一个只用于地面测试的实验平台,用于验证隐身技术。空客德国公司从2007年就以类似洛克希德“臭鼬工厂”的方式开始由一个小团队秘密研究隐身技术。2010年,按照与德国国防部的协议,该公司开始制造地面验证机以验证宽频谱信号降低技术。
这次公布的消息说,在这一验证机上得到验证的技术,将可以用于发展FCAS,也就是法德合作的未来战斗机,这是一种将取代“阵风”和“台风”的未来第六代战斗机,该机的模型在2019年6月巴黎航展上首次展示。
据空客公司称,LOUT验证机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整体隐身技术,所以它要求从各个方面通盘考虑,验证各种未来战机上使用的隐身技术,包括:降低雷达、光学、红外和声学信号特征;电子对抗;以及对本身发射电磁信号的控制,也就是说它还要考虑本机发射的雷达和通信信号的隐身问题。
除了外形,LOUT模型还有更多值得一提的方面。它的钻石型外形是从经过多轮考虑和对比而确定的,长12米、宽12米,重量4吨。
LOUT原型机设有一个“座舱”,但据称这只是用于测试光学透波材料对隐身性能的影响
空客展示的LOUT构型演变过程,可见其中也有类似B-2的设计,目前采用的设计可能是对隐身最优化,而没有认真考虑空气动力学影响的产物,图中可见正在进行吹风的另一种构型的实验平台
从公布的测试情况来看,该机从多种方面考虑了隐身性,它的构型能够兼顾光学、红外、雷达和声学隐身,同时仍能发射电子对抗和雷达信号。该试验机还设置了一个机内弹舱用于测试弹舱开合对隐身的影响。
11月5日,空客德国公司在曼兴召开年度媒体见面会,在会上该公司首次公布了其已经秘密研制十余年的隐身验证机(LOUT)的相关信息。
据悉,LOUT虽然叫做验证机,但实际上是一个只用于地面测试的实验平台,用于验证隐身技术。空客德国公司从2007年就以类似洛克希德“臭鼬工厂”的方式开始由一个小团队秘密研究隐身技术。2010年,按照与德国国防部的协议,该公司开始制造地面验证机以验证宽频谱信号降低技术。
这次公布的消息说,在这一验证机上得到验证的技术,将可以用于发展FCAS,也就是法德合作的未来战斗机,这是一种将取代“阵风”和“台风”的未来第六代战斗机,该机的模型在2019年6月巴黎航展上首次展示。
据空客公司称,LOUT验证机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整体隐身技术,所以它要求从各个方面通盘考虑,验证各种未来战机上使用的隐身技术,包括:降低雷达、光学、红外和声学信号特征;电子对抗;以及对本身发射电磁信号的控制,也就是说它还要考虑本机发射的雷达和通信信号的隐身问题。
除了外形,LOUT模型还有更多值得一提的方面。它的钻石型外形是从经过多轮考虑和对比而确定的,长12米、宽12米,重量4吨。
LOUT原型机设有一个“座舱”,但据称这只是用于测试光学透波材料对隐身性能的影响
空客展示的LOUT构型演变过程,可见其中也有类似B-2的设计,目前采用的设计可能是对隐身最优化,而没有认真考虑空气动力学影响的产物,图中可见正在进行吹风的另一种构型的实验平台
从公布的测试情况来看,该机从多种方面考虑了隐身性,它的构型能够兼顾光学、红外、雷达和声学隐身,同时仍能发射电子对抗和雷达信号。该试验机还设置了一个机内弹舱用于测试弹舱开合对隐身的影响。
LOUT的上部设置有凸起的座舱,不过空客公司表示这并不表示该机未来会发展成有人驾驶飞机,而是用于测试不同的透明材料对隐身的影响。
该机的上方设置了进气口,无附面层分离设计,此外其尾喷口也采用了平面设计,空客表示他们验证了使用推力矢量技术和排气冷却技术的影响,从而使得进气口具备“极低的雷达反射面积”,而尾喷口的冷却系统将可以降低红外特征。
该机在隐身技术方面比较大的突破在于对全频带隐身的考虑,对VHF\UHF和米波雷达也能隐身
该机的机翼前缘和进气口都考虑了全频带隐身的问题。而且该机还通过综合使用吸波材料、透波蒙皮、通过可变导电率技术实现可控透波、表面波衰减技术,成功降低了散射信号(针对米波雷达反隐身技术)。
空客德国表示,这架隐身验证机积累的技术将可以用于与法国、西班牙共同进行的FCAS(未来空战系统)项目,法国达索公司此前已经研制了“神经元”无人机并进行试飞,积累了这方面的技术经验。
美国《航空周刊》杂志对此评论称,这种验证机的细节至今仍是机密,它是一个测试最新隐身技术的地面验证平台,它看起来可以为发展一种真正隐身的无人机提供可靠的基础,尤其是它认真考虑了全频带隐身性能。但这仍然只是一种验证平台,从一种仅用于地面测试的实验平台,到真正能够飞行和作战的无人机,仍然有非常漫长而艰难的道路等着空客公司。
大家看到这儿应该能联想到,目前我国部已经部署了多种新型的米波或者VHF(接近米波的分米波)雷达,用于反隐身探测,中电集团38所还为此荣获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这种雷达据称在2016年成功在数百公里外跟踪美国F-22战斗机。
同时期中电科14所的超宽带雷达(UWB)据称也成功跟踪到了远距离上的美国F-22战斗机——当然实际上如果说波长的话,超宽带雷达的工作波段为P波段,也是接近米波的波段,所以该雷达也经常被称为米波雷达。
虽然两者工作机制有所区别,但在反隐身方面的原理相似。
米波雷达采用利用目标散射特性来提高反隐身能力的设计,它的原理是当目标的尺寸与雷达波长达到特定比例关系的时候,散射信号会比较强,而米波波段正好可以与F-22\F-35这样尺寸的飞机形成这样的比例关系,再加上使用大功率的AESA天线,提高探测距离。这样最终就可以做到远距离探测隐身飞机——不过这样的设计对B-2这类的目标效果就会差一些,因为B-2尺寸较大,不在能产生强散射的范围内。美国RQ-180无人机以较小的机体,但却有50多米的翼展,也正是利用了同样的原理,来降低米波雷达探测的效果。
RQ-180的翼展据称足有57米之长,可以有效降低米波雷达的探测效果
此外,现有的吸波材料也一般只针对特定波段,而米波和超宽带雷达超出了它的最佳工作波段范围之外,因此吸波材料无法吸收能量,也就失去了隐身能力。
这两者结合,让超宽带雷达和米波雷达具备了优良的反隐身能力。
目前,除了B-2\RQ-180这样让飞机的外形尺寸超出米波的强散射范围的设计之外,也开始出现一些针对这些米波波段雷达的新的隐身设计概念。
这次德国LOUT验证机据称就着重考虑了这一点,当然,由于他们也没有公布详细数据,在这架飞机上究竟采用了什么样的技术,其针对米波雷达、超宽带雷达的隐身效果究竟能达到什么水平,都还是未知数。
当然了,另一方面来说,正如其他很多方面一样,欧洲都在做的事情,某超级大国和某发展中国家,怎么会没有对应的研究项目呢?
目前美国正在研制的B-21隐形轰炸机据信就和RQ-180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较大的翼展尺寸,用于降低米波雷达的反隐身效果。
当然大家都知道在隐身方面,理想的方案是这样,但这就会和空军对于新机发射空射洲际导弹的要求有点矛盾了……
当然你要说未来战略轰炸机造成这个样子,那倒是能发射大导弹了,只是这外形就有点魔性了……但在透波材料等技术之下,有这样一种可能,就是这飞机外形看起来是这样,但实际上它对于雷达来说等于一个飞翼……当然这里面需要用到的技术,和德国人在LOUT上验证的相关技术原理类似,只不过肯定实现手段就有区别了
而某发展中国家正在研制的远程打击轰炸机,其主要的设计指标要求中也包括了“全频谱,全向隐身”要求(另外的要求是航程和载荷特性),当然这种轰炸机也是属于大型飞机,它的尺寸显然也会超出米波雷达的最佳探测范围。
可以想象,对于这两个世界上隐身技术实用方面做得最先进的两个国家,发展“全频谱隐身”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大型化的路线,那么在较小的飞机上要实现全频谱隐身,显然是困难重重了。
德国的LOUT隐身验证机目前也是只考虑了隐身,而没有考虑飞行问题——从它在实验室中的气动外形来看, 明显没有考虑诸如稳定性,操控特性等方面的问题,要是直接按照这个外形造个飞机,很可能是飞不起来,或者飞起来就要栽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美国《航空周刊》才会说,“空客面前的道路,道阻且长啊……(潜台词:呵呵我们早就试过了,此路难通)……”
进入新世纪国产武器装备突飞猛进,那么哪些武器最能促进人民解放军作战能力发展,最受别人重视呢,最近有人帮助我们进行了总结。
根据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海军上将菲利普·戴维森的说法,他们对10种人民解放军新型武器印象深刻,认为这些武器增加了人民解放反介入/拒止能力。
从海外资料来看,戴维森提到这10种武器有9种是中国自行研制的,1种来自俄罗斯,也就是S-400防空导弹,9种中国武器分别是航空母舰、055导弹驱逐舰、701大型综合补给舰、歼-20战斗机、运-20大型运输机、DF-26中远程弹道导弹、DF-41洲际弹道导弹、094战略导弹核潜艇、高超声飞行器等新概念武器。
显然美军对中国海军航母编队最为重视,他们认为中国已经布署了第一个航母编队,第二艘国产航母预计今年服役,实际上排名前3的国产武器都来自航母编队,它们组成的航母编队作战能力仅次于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在冷战最鼎盛时期,苏联红海军都未能组建如此强大的航母编队,航母编队入役有效提高了中国海军远洋机动作战能力,能够更好捍卫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另外海外资料也认为中国还在发展更加先进的航母,在2030年左右还将拥有2艘航空母舰,中国海军拥有航母编队数量将会增加到4个。特别是后2艘可能是弹射器航母,作战能力进一步增强。
制空权是现代战争的关键和基石,无数次经验已经清楚的说明没有制空权就难以在现代战争之中取胜,现代空战已经进入隐身飞机时代,它对于三代战斗机形成了碾压式优势,因此谁拥有隐身战斗机就会在空战之中占据优势,夺取制空权,此前隐身战斗机一直被美国垄断,它也是美国夺取制空权最主要保障,现在这个垄断被中国打破,海外资料认为中国隐身战斗机歼-20在2018年初投入布署,(这个说法可以解释为美方认为歼-20在2018年初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它具备优异隐身能力,是人民空军夺取制空权长剑,2019年初中国空军第一个威龙作战旅组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正式进入隐身时代。
空中投送能力一直是中国空军短板,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研制成功以后这个短板得到有效弥补,运-20具备较强空运能力,能够支持中国空军、陆军及海军执行机动作战能力,它可以改装成空中加油机、预警机进一步提高歼-20战斗机的作战能力,中国还在研制更加先进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它将增强运-20航程与载荷能力。
防空体系可以有效扼制对方空袭,中国空军已经从俄罗斯引进S-400防空导弹,它也是上榜唯一一种进口武器,另外国产防空导弹战术技术水平也得到有力提高,红旗-9及改进型防空导弹增强中国空军防空体系拦截范围和能力,根据资料还认为中国正在研制新一代反导拦截弹,它们组成中国新一代反导体系,这些导弹有可能已经或者即将投入实用。
战略武器仍然是维护国家安全支柱,中国奉行最低战略威慑战略,为了保持战略打击能力可靠性,也开展了新一代战略打击能力建设,包括DF-41洲际弹道导弹,它采用机动发射、分导式多弹头,打击能力、突防能力远优于现有导弹,海外资料也认为中国已经建造了6艘094型战略导弹核潜艇,最终建造数量将会达到8艘,094型战略导弹核潜艇搭载有巨浪2导弹,它们是中国第一种战略反击能力,中国也重视导弹常规打击能力,形成战略/战役双重打击体系,新型DF-26中远程导弹就是这样的导弹,它既能进行战略打击,也能打击对方战役关键目标,甚至还可以打击对方大型水面舰艇编队,是中国火箭军新一代中远程打击手段。
随着对方反导体系日益完善,中国也在发展新型突防手段,最具代表性就是高超声飞行器,它全程在大气层内飞行,机动能力强,现在反导体系难以拦截,海外资料认为中国DF-17是第一种塔载高超声飞行器的导弹,能够更加有效突破对方反导体系,这种飞行器还可以安装在DF-26等导弹,进一步提高国产导弹突防能力。
从总体上来看,一系列国产新型武器研制成功,装备部队有效提高人民解放军作战能力,能够更了维护国家安全和权益。
(责编:白民伟)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