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美高调军演,乌扬言三战,普京直接打出王炸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西陆网 时间:2025-07-11 22:03
导读:过去一周,俄军连续两次使用代号为匕首的高超音速武器打击乌克兰,既令世界倍感震惊,又配合拜登演了一出好戏。 首先震惊的是高超音速武器的威力果然名不虚传。 作为高超音速

过去一周,俄军连续两次使用代号为匕首的高超音速武器打击乌克兰,既令世界倍感震惊,又配合拜登演了一出好戏。

首先震惊的是高超音速武器的威力果然名不虚传。

作为高超音速武器在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实战,这两次打击所带来的毁伤效果和突防效果,给各国军方造成的冲击力非常大,差不多有点像于二战末期,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味道了。

以3月18日第一次攻击为例,遭到攻击的是利沃夫以南伊万诺-弗兰克夫卡州的一个军事基地。

该基地早期曾是苏联的核武器储存库,有各种地下安保设施。乌克兰战事爆发后,由于靠近边境的地理之便,这里就成为了乌克兰军方将北约援助的武器进行仓储以及分发出去的枢纽。

有消息指出,乌克兰临近白俄罗斯边境的三个州是在当地时间15:12分拉响的防空警报的,而位于三百公里外被攻击目标所属的伊万诺-弗兰克夫卡州,

拉响警报的时间是在15:13分,中间仅仅相隔一分钟,这意味着俄军的匕首高超音速武器速度快得相当离谱,根本没有给被攻击方留下任何反应时间。

过去一周,俄军连续两次使用代号为匕首的高超音速武器打击乌克兰,既令世界倍感震惊,又配合拜登演了一出好戏。

首先震惊的是高超音速武器的威力果然名不虚传。

作为高超音速武器在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实战,这两次打击所带来的毁伤效果和突防效果,给各国军方造成的冲击力非常大,差不多有点像于二战末期,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味道了。

以3月18日第一次攻击为例,遭到攻击的是利沃夫以南伊万诺-弗兰克夫卡州的一个军事基地。

该基地早期曾是苏联的核武器储存库,有各种地下安保设施。乌克兰战事爆发后,由于靠近边境的地理之便,这里就成为了乌克兰军方将北约援助的武器进行仓储以及分发出去的枢纽。

有消息指出,乌克兰临近白俄罗斯边境的三个州是在当地时间15:12分拉响的防空警报的,而位于三百公里外被攻击目标所属的伊万诺-弗兰克夫卡州,

拉响警报的时间是在15:13分,中间仅仅相隔一分钟,这意味着俄军的匕首高超音速武器速度快得相当离谱,根本没有给被攻击方留下任何反应时间。

这是第一点。

第二,有消息人士指出,俄军的行动已经把乌克兰从北约获得的军援尽数摧毁。

如果消息属实,那效果就更夸张了。

众所周知,苏联国防力量的发展目标是冲着打赢核大战去的,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苏军很重视对核武器及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负责对欧执行核攻击任务的乌克兰基地。

选址一般在上方有山体岩层掩护的地方,施工时也会按照世界大战的级别层层添加各种混凝土钢筋结构。

反正怎么坚固怎么来,抗打击能力绝对算得上一流,不是普通的炸弹或导弹能击穿的。当初美国为了打破苏军核力量坚如磐石的乌龟壳,甚至针对不同的防护工事专门研发出对应的钻地核弹。

俄军的匕首真炸毁了这座苏联时期曾存放核武器的军事基地的话,只能说明高超音速武器不但具备突破和打击现役反导系统的能力,

同时也具备摧毁他国地下核武库的能力,矛和盾一起打碎,堪称现实版的上帝之杖,战略意义巨大。

其次震惊的是俄军为何要使用高超音速武器。

仅从军事意义而言,俄军出动高超音速武器打击乌军基地的性价比并不是很高。

或者严格地讲,应该是特别低,因为他们还有更多的选择。

比如最新改进的X-59MKM型钻地炸弹,射程500km,可以精确制导,命中精度在5米以内,有4个战斗部,能炸穿多层混凝土结构工事,关键是价格不贵,出口型号的单价也才百万美元出头。

相较之下,高超音速武器纯粹是氪金装备,非土豪玩家刷不出来几枚。

像这次打出去的匕首,原型为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单价2000万美元,考虑到改装成高超音速武器时需要加装大量的精密器件,价格只会更高,至少不会低于2500万美元/枚。

俄军前几天一打就是两枚总计0.5亿美元,占俄军常规部队开支的四百分之一,约合旅级单位在乌克兰境内一天的作战开支。

要知道,俄军之所以把乌克兰战争打成二战的常规模式,正是由于缺钱闹的,精确制导武器打一枚少一枚,无人机打一架少一架,倘若财政不拉胯,泽连斯基早就去欧洲当人民的公仆了。

但即使如此,俄军仍然咬着牙打出去两枚,这说明啥?

答案很简单:动用高超音速武器,俄罗斯算的不是军事账,是政治账。

对于大国政治生态的平衡性而言,高超音速武器真正的战略威慑力不在于突防速度有多快,也不在于毁伤效果有多恐怖,而在于拥有该武器的国家能够将敌国的防空系统先敲掉,然后再一股脑的把核弹扔过去。

而没有高超音速武器的国家因为缺乏对敌国防空系统的斩首能力,只有硬着头皮发射核弹,至于有多少枚能突破防空网,那就上帝保佑了。

换言之,俄军使用高超音速武器轰炸乌克兰,其实是对北约的一种战略威慑:你们什么的TMD、NMD在我的锆石、匕首面前全是摆设,看见大伊万了吗?再这么跳下去高低给你整两口。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俄罗斯第一次对北约释放战略威慑的信号了。

最早在乌克兰战事才打响时,普京就下令让俄军战略威慑力量转入特殊战备状态。

随后,在当地时间3月17日,隶属于俄空天军和俄特种飞行中队的总计22架飞机,突然从莫斯科附近的机场集体升空,

然后各自飞往新西伯利亚、秋明等俄罗斯东南方向,其中就包括被称之为末日航班的伊尔-96-300PU、图-214PU、图-214SR等与核战争密切相关的机型。

伊尔96-300PU是俄罗斯的空军一号总统专机,安装有各类顶级的通讯设备,可用于在空中指挥战争;

图214PU是俄空天军特种航空指挥机,负责所有战略核武器的调动、部署及作战;

图-214SR则是在地面遭遇毁灭性打击后仍能向各部门传递命令的中继机。

这几架特种飞机,共同构成了一套俄罗斯在天空指挥核战争的完整打击体系!

而它们飞往的西伯利亚地区,曾在苏联时代建有多座地下核打击指挥所。

很显然,俄罗斯在进行一场末日航班演习。

第一次战略威慑是属于划红线,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但接二连三的战略威慑意味着之前的威慑失去了象征意义,所以这时的警告,实际意义大于象征意义。于是有人在西方社交媒体上疯狂臆测,俄罗斯是不是要准备使用核武器了?

如果对手仅是乌克兰,俄罗斯当然不会用核武器!

毕竟就凭那群歪瓜裂枣,最多用杀牛刀,怎么会用屠龙之术呢?

必须承认,俄军进展的确不尽人意,基辅也没有打下来,正如不少欧美智库预测的那样,一旦陷入巷战,俄罗斯的确会出现大量的伤亡,

但那些在电视机前侃侃而谈的西方专家们,似乎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斯拉夫民族有着西方文明极度匮乏的慷慨赴国难的精神!

克里米亚战争,俄军鏖战三年,战死50万人,尼古拉一世以身殉国,保住了身为战败国的俄罗斯本土不被割让;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以一己之力独守德奥土三国围攻的东线战场,四年血战拼下来,900多万士兵战死东欧平原,活生生拖垮同盟国联军,为协约国争取到宝贵的反攻时间;

内战期间,在苏维埃政权丧失四分之三的领土情况下,俄军愣是以战死360万的惨痛代价,将英法美日等列强组成的70万协约国干涉军赶出国土,为建成人类史上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留下宝贵的星星之火。

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夸张,不到2亿人口的苏联,累计损失2680万人口,打光一整代苏联男性,可谓十室九空。就这样。苏军在战后还能组织起一支1200万人的钢铁洪流,震慑欧洲半个多世纪。

正因如此,尽管战事再不顺,纵然损失的人数再多,俄罗斯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使用核武器,除非乌克兰军队能兵临莫斯科城下。

但不会使用核武器,不意味着不会打战略核威慑的牌!

关键就在于北约搞动作的尺度越来越大了。

就在昨天,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俄罗斯黑海舰队主管军事政治工作的副指挥员、海军上校安德烈·尼古拉耶维奇·帕利在乌克兰马里乌波尔附近阵亡。

按照乌克兰方面的说法,目前已有五名俄罗斯将领阵亡,包括四名少将和一名中将。

俄军将领喜欢靠近前线指挥作战是业内公认的事儿,可仅凭乌军实力是无法做到精确定位再斩首的,因为他们是被压着打的一方,连出笼子都比较困难,更何况追踪敌方指挥员。

所以只有两种可能性,要么是误打误撞,要么美国提供了情报甚至是技术支持!

这也不奇怪。

五年前,俄军第54集团军军长阿萨波夫中将在代尔祖尔遇袭身亡,说是被IS炮击,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被美国情报部门和特种部队联合斩首了。

当然,不管是情报支持抑或是技术支持,结果没啥区别,即美国和北约加强了对乌克兰战事的干涉。其实,这也是俄军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自从乌克兰战争爆发后,北约的军事援助就通过波兰和罗马尼亚的陆上通道,源源不断的送进去。而且军援的武器种类也很讲究,前几批主要物资基本都是单兵反重火力武器,比如肩抗式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等等。

这就是他们的聪明之处。

正面战场,俄军是一边倒的优势,援助再多的坦克和飞机,也只是送人头。

并且乌军玩的是刺猬战术,一开始就放弃了装甲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将有生力量撤回城市打巷战,从而让钢筋混凝土林立的楼房和里面的平民成为保护刺猬的刺,乌军则是刺猬本体。

如此一来,俄军势必投鼠忌器,不敢动用大规模杀伤武器,只能一条街一条巷的打平面推进。

此时作为防守方的乌军只要有足够的单兵反重火力武器,就能利用熟悉地理环境的优势,一直把城市游击战打下去,一点一点的消耗俄军有生力量。

而一旦俄军陷入到战争的泥潭之中,西方肯定会配合制裁在俄罗斯内部煽风点火,搞不好还能复制1989年苏军从阿富汗撤军后的那一幕。就算阴谋不会成功,俄罗斯元气也会大伤。

格罗兹尼、费卢杰一再证明,在楼房林立的城市中,部署灵活的反重火力武器可以对进攻方的重型装甲部队造成严重的打击

普京很清楚美国的险恶用心,只不过局势还没有恶化到那一步,俄军目前依旧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问题是谁敢肯定俄军不会遇到更大的麻烦?

如果北约的军援真让乌军成功续命了,俄军也别无选择,只有切断补给线。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