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军费飙涨,引出俄乌开战的背后大阴谋!
最近,美国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遇到了一点小问题——导弹库存清完了,没货了!
截至目前,仅美国公开送的,至少有1400枚“毒刺”防空导弹和4600枚“标枪”反坦克导弹,如果再加上整个欧洲半遮半掩的援助,实际可能更多。
所以生产这些导弹的雷神、洛马等美国军工企业最近生意好得不得了,大炮一响,产线不停,甚至都出现产能瓶颈了。
当然,送去乌克兰的,毕竟以轻武器为主,还只能算小头。
真正的油水,在于的欧洲国家的天价军购上。
比如欧洲大户德国。
俄乌战争刚打响,朔尔茨就宣布要大幅增加国防开支,包括批准1000亿欧元的专项资金,以及将德国每年的国防开支提升到GDP的2%以上。
最近,美国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遇到了一点小问题——导弹库存清完了,没货了!
截至目前,仅美国公开送的,至少有1400枚“毒刺”防空导弹和4600枚“标枪”反坦克导弹,如果再加上整个欧洲半遮半掩的援助,实际可能更多。
所以生产这些导弹的雷神、洛马等美国军工企业最近生意好得不得了,大炮一响,产线不停,甚至都出现产能瓶颈了。
当然,送去乌克兰的,毕竟以轻武器为主,还只能算小头。
真正的油水,在于的欧洲国家的天价军购上。
比如欧洲大户德国。
俄乌战争刚打响,朔尔茨就宣布要大幅增加国防开支,包括批准1000亿欧元的专项资金,以及将德国每年的国防开支提升到GDP的2%以上。
要知道,这些年为了逼迫德国把军费提到2%的“北约标准”,美国和默大妈掰扯了多少回,懂王甚至都以取消北约相威胁了,默大妈也才扣扣搜搜地承诺,到2024年提升到GDP的1.5%。
没想到啊,俄乌这一打起来,德国一个激灵就给提到位了,按照德国2021年GDP来算的话,2%的标准差不多就是1100亿美元左右,而德国2021年的国防开支是870亿美元,一下子多出了230亿。
德国这一示范,意大利也宣布要提到2%,其他多数不达标的北约国家,后面应该也会提,特别是临近俄罗斯的广大东欧国家,还有非北约但是也被吓得够呛的瑞典、芬兰,可以说,整个欧洲都要砸大钱搞国防了。
那么这钱往哪儿砸呢?必须美国!
还是以德国为例。
德国也算个军工强国了,但这个所谓的“强”是对一般的小国而言,造个坦克、潜艇、军舰就顶天了,搞现代国防这些可不够看。
隐身战机你能造么?大型无人机你能造么?远程防空导弹你能造么?即便这些能捣鼓出来,核武器你能造么?不能,那就得向美国买保护!
在前两年懂王耍无赖的时候,德法还挺傲娇,信誓旦旦地说要摆脱对美国的军工依赖,小到冲锋枪,大到常规战机,再到未来的“新一代战机”,欧洲都要自己造,以后搞出口也不用看美国的脸色了,数据也可以自己掌控了,多独立!
但是现在,仗一打起来,朔尔茨还是第一时间想到了能投掷核武器的F-35,一口气就买了35架。
然后你猜怎么着?就在德国宣布这一消息前几天,五角大楼抢先宣布,F-35涨价了!
那你不也得捏着鼻子认嘛!
更关键的是,德国这笔钱一花出去,承托着欧洲防务梦想的“下一代战机”计划,估计要就此搁置了,以后的欧洲防务,还是让美国人控制得死死的。
不过现在估计欧洲也想不了那么远了,这一仗确实是给人打焦虑了。
焦虑的直接后果就是,加强军备成了欧洲的全民共识,花起钱来开始不计代价。
比如在去年俄罗斯兵压乌克兰边境的时候,芬兰豪掷100亿欧元采购了64架F-35,100亿欧元,差不多是110亿美元,要知道,芬兰去年全年的军费预算也不过58亿美元!
还有前不久,美国国会刚批准对波兰出售250辆M1A2 SEPV3“艾布拉姆斯”坦克,总价60亿美元,光这一笔生意,就相当于波兰2021年军费的一半。
这样的大生意,还不只是一笔两笔。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结论,欧洲这种壕里壕气的需求甚至可能延续到未来十年,特别是对于多数军工底子还不如德国的欧洲国家而言,都得排着队去抢货。
换言之,从去年到今后十年,欧洲都将是一块军售的大肥肉,这块肥肉中俄基本没份儿,英国可能会咬一口,法国也会咬一口,其余的都会落进美国军工集团的肚子。
所以早在去年俄乌冲突刚冒头的时候,通用动力董事长就掩不住兴奋了:“今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虽然对人类而言,世界已变得越来越危险,但我们已经看到需求稳定的良好信号。”
2017-2021年欧洲前十大军备采购国
其实要往远了说,这种信号已经发出来好几年了。
2014年,美国在乌克兰搞颜色革命,引爆了克里米亚危机,当时美国推动了一个决议,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将北约各国军费开支提升到GDP的2%。
虽然因为幅度一下子拉太大,以及各国国内民众反对等原因,欧洲很多国家都没有一步到位,但克里米亚那事儿对欧洲的刺激是真的,从那时起,这些年欧洲的军备进口实质上一直在加速。
根据SIPRI的数据,2017-2021年这个5年周期,相比前面5年,全球武器贸易下降了4.6%,但在被俄罗斯“威胁”的欧洲,却逆势增长了19%,是全球增幅最大的地区。
这个稳定增长的的需求,绝大部分都被美国给吞掉了。
比如F-35战机,连五角大楼自己买起来都觉得贵,但在欧洲的销路却出奇地好,不算最近德国这一笔,这几年已经卖出了100多架,基本上横扫欧洲市场。
而且,美国的“军售”,是绝对的卖家市场,不是说你花钱想买什么,而是美国想卖什么,很多情况下,美国答应卖你的,还不一定是你真正想要的,那怎么办?你也得拿着!
但是反过来,美国卖出去的东西,一定是利润丰厚,甚至连淘汰清库存的产品,都能卖出暴利。
因为美国卖出去的,不仅仅是军工产品,更是安全关系,是大哥给你镇场子的意愿,强势一点不很正常吗?高溢价不很正常吗?
这也是为什么乔治·凯南、基辛格等大棋手一再警告北约东扩的后果,美国还是要拱着北约一轮轮地“东扩”的一个重要原因。
俄罗斯的愤怒,某种程度上就是美国在欧洲赚钱的一个引子,毛熊吼得越大声,美国人得的好处就越多。
所以在2月份俄乌冲突最激烈的时候,美国一位前国会议员说,拜登只要保证不接纳乌克兰加入北约,就可以阻止俄乌战争爆发,但白宫的高官们都不会这样做——他们巴不得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毕竟,不打仗,美国的精英们吃谁去!
发战争财这事儿,在美国的体制内有一个完善的利益链条,从军工集团、美国军方、国会议员、美国智库,到媒体、科研机构、部分工业企业,甚至美国总统,都盘根错节地绑定在一起,统称军工复合体。
仗一打起来,这些人人人有份分赃,所以在他们的操纵下,美国对制造动荡、怂恿战争总是特别上心。
举个例子,当年的伊拉克战争,是怎么从一管莫名其妙的洗衣粉打起来的?
大背景是冷战后美国没有敌人了,高额的军费开支也没有理由维持下去了,所以军工复合体需要开启战争,来维持自己的主导地位。
当时刚好有911这么个机会,于是以“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为代表的一批智库开始鼓噪起来,将“流氓国家理论”与恐怖主义一结合,在理论上为美国随意开战铺平了道路:美国作为全球最强,有责任塑造平等自由的国际秩序,所以允许“先发制人”,打击“破坏和平”的国家,那么谁是破坏和平的国家呢?美国说了算!
而这个影响颇大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其实就是披着人皮的军工喉舌,其背后站着的是和五角大楼合作的26家军火集团!
紧接着,借着智库的论调,媒体开始借着报纸、杂志、电视甚至地铁广告牌大肆宣传,渲染紧张局势,一波强力洗脑之后,美国人对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说法深信不疑,民意氛围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反过来也给政府决策形成了压力。
再然后,就是白宫、五角大楼还有两院议员出场了。
小布什本人有着深厚的军工背景,他的政府“军火味”极重,比如副总统切尼是哈里伯顿公司的高层,切尼老婆是洛马高层,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财政部长奥尼尔都曾是洛马下属的智库兰德公司的董事长,海军部长戈登是通用动力前副总裁,空军部长詹姆斯是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的前执行官......这些可都是直接影响政府决策的人。
两院那更是重灾区。在小布什时代,军火商投给两院议员的赞助一路上涨,有影响力的议员还可以像退休的政府官员一样去军工企业任职,此外,至少三成的议员都在大型军工企业中有投资,利益捆绑得死死的。
军工集团要游说这样一个政府执行进攻性政策,简直是水到渠成。
于是,伊拉克战争就顺畅地开打了。
仗一打起来,军工集团先赚翻了。
2001年小布什刚上台的时候,美国的国防预算是3000亿美元,但战争打响后,仅仅洛马拿到的一笔3000架的军机合同,金额就高达2000亿美元,那几年,美国军工企业的订单量都是翻着倍的涨,股票也是一片红火。
然后,就是美国精英集团集体分羹了——布什家族得到了军工集团的长期支持,数百名政府官员进了军工集团和旗下智库任职,媒体有了大佬包养,科技企业和大学拿到了大笔研发资金,形势一片大好。
再往下,美军体系里的中下层军官,也是满嘴油水。1200美元一个的咖啡杯,600美元一个的烟灰缸,1万美元一个的马桶盖,这种账目都能弄出来,你就知道有多少人靠着打仗发家致富了!
600美元一个的烟灰缸
根据2021年美国学术机构的统计,从2001年打响阿富汗战争开始,五角大楼的支出总额已经超过了14万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
日本2020年GDP是5.1万亿美元,美国打了20年仗,烧掉了日本这个全球第三经济体2020年GDP的差不多3倍!
而这些钱里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都流向了军工集团,主要就是全球排名前5的那五个怪物——洛马、波音、通用动力、雷神和诺斯洛普·格鲁门。
但你以为这就是幕后BOSS了吗?并不是!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