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印战略三角重构世界!西方霸权正在终结?
这次俄罗斯出兵乌掀起的战争在全世界范围内带来愈发严重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在战争进行一个月时间后,原油、黄金价格都迅速上涨,纽交所的原油期货价格上涨了差不多50%。
这还不算完,随着俄罗斯宣布“只向友好国家出口粮食”,本来就已经上涨很久的粮食价格的全球粮价还会进一步上涨,当然对此中国人没什么体会,因为国内可能什么都涨,但米面油盐的价格绝对不会有什么波动。
而在相比起大宗商品价格变化更高层次的政治层面上,乌战事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出乎各方意料的。
事实上此次乌战期间印度是给俄罗斯提供了最大政治支持的国家,至于印度政府的立场,从该国的舆论方向来看,相当大比例的印度人对乌克兰战事,以及美西方抹黑中国支持俄罗斯的一系列报道的立场是支持中、俄的。
并且在战争的第一个星期,印度媒体就报道过莫迪政府与俄罗斯方面计划建立一套基于卢布的双边贸易结算系统以支持俄罗斯与印度的双边贸易绕开美元、欧元的影响,也许不久之后我们就会看到这套设想变成现实。
这次俄罗斯出兵乌掀起的战争在全世界范围内带来愈发严重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在战争进行一个月时间后,原油、黄金价格都迅速上涨,纽交所的原油期货价格上涨了差不多50%。
这还不算完,随着俄罗斯宣布“只向友好国家出口粮食”,本来就已经上涨很久的粮食价格的全球粮价还会进一步上涨,当然对此中国人没什么体会,因为国内可能什么都涨,但米面油盐的价格绝对不会有什么波动。
而在相比起大宗商品价格变化更高层次的政治层面上,乌战事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出乎各方意料的。
事实上此次乌战期间印度是给俄罗斯提供了最大政治支持的国家,至于印度政府的立场,从该国的舆论方向来看,相当大比例的印度人对乌克兰战事,以及美西方抹黑中国支持俄罗斯的一系列报道的立场是支持中、俄的。
并且在战争的第一个星期,印度媒体就报道过莫迪政府与俄罗斯方面计划建立一套基于卢布的双边贸易结算系统以支持俄罗斯与印度的双边贸易绕开美元、欧元的影响,也许不久之后我们就会看到这套设想变成现实。
另一个比较反直觉的事实,是印度尽管在军事层面上与美国近些年来以较为缓慢的速度提升合作深度与广度,但印度在政治上倒一直并不忌讳与一些美国对立的国家进行合作。
比如说印度其实与伊朗就有一套基于卢布的贸易结算机制,这套机制在特朗普任内退出《伊核协议》以后短暂中断过一段时间,现在也有消息指向印度正在试图扩大化这一机制。
所以我一直说印度总体上而言算是一个外交政策上相对独立自主的国家。
并且在这次乌克兰战事期间,印度国民也展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印度本身是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并且他们也是身处英文互联网圈子内,印度国内网民不仅大力声援俄罗斯,并顺带对中国总体支持俄罗斯的立场表示认同。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生活的很多海外印度移民,他们在西方国家发展事业,且相当一部分其实已经获得了所在国的国籍,其中不乏一些在西方国家混的风生水起的“高等印度人”。
在如今这个“核时代”与“后现代”多重背景支撑下的21世纪是以一种极其恐怖的能力,印度裔正展现出他们渗透、影响西方的能力。
而国家层面上,现在的印度政府正在中、美两大派系间保持着一个非常有利的姿态,同时与中、美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合作,但却不倒向其中任何一方,以至于成为了中、美两大派系各个政治势力努力拉拢的对象。
印度一方面是“四国联盟”的成员国,是美国提出的“印-太战略区域”的核心一环,并且他们是美国认为有条件部分承接美国军工业落后产能,并在经济上部分替代中国职能的两大国家之一(另一个是越南)。
而与此同时呢,印度还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是金砖国家之一,也参与了亚投行。
所以现在印度的“统战价值”不得不说是真的很高,并且这种地位非常稳固,仔细算来的话越南其实也想走印度这套路数,只不过他们没这个能耐。
因为实力远不如印度而且与中国接壤的区域并不是那么险要因此被敲打过以后现在并不敢通过“闹事”的方式来提高统战价值。
但这并不是说并不能与印度合作,其实在对西方的根本立场上,中、俄、印三个国家有完全相同的底线诉求,都同样对现行的这个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存在强烈的不满,都同样热衷于打破作为这个秩序建构基础的种族主义、殖民主义。
在这方面印度非常有热情,要知道在几十年前,中印两国建国后不久的那段时间,印度就成为了名义上“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大国之心昭然若揭。
他们一直将自己视为南亚地区的绝对霸主,并且将成为全球性霸权作为长期目标,并且组织层面上有为此付出的准备。
要知道今天的印度其实处于印度文明诞生以来的全盛时期,古印度文明从来没有完成过统一,现代意义上印度的国家建构的第一步是英国完成的。
以印度教为核心进行建构是1899年英国的寇松勋爵赴任英属印度总督后确立的,而后成为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追求建国的基础。
相较于历史上大多数时候总是被外来民族侵略、统治的时期,现在的印度终于建立了一个统一政权,并且相较于周边地区除中国以外的邻国拥有压倒性的国力优势。
这给印度国民带来的自豪感是我们很难理解的,因此他们也有更进一步的野心。
印度这个国家的总体意识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矛盾;近代印度的殖民史开篇很有意思,他们的国门并不是被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轰开的,而是西方人来了,他们自己就打开了。
因为印度其实是一个很排斥外部世界的国家,关于这一点中国人很难理解。
比如说“对外开放”这个问题,中国和印度的社会意识对此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对于中国来说,“对外开放”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是“对外开放”的受益者。
至于说中国对外开放的同时却排斥西方的干涉,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的国门是被大炮轰开了,历史书上英国人在1840年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大清的国门;
而印度呢?刚刚好和我们相反。
印度这个国家的总体意识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矛盾;近代印度的殖民史开篇很有意思,他们的国门并不是被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轰开的,而是西方人来了,他们自己就打开了。
然后英国人和他们做生意的过程中不断施加手腕干涉,最终完成了对印度的全面控制与殖民。
因此在印度人眼中“对外开放”是一个贬义词。
而另一方面,又因为印度从西方殖民的过程中收益颇多,如果不是英国人干涉他们连现代意义上的国家都无法建立起来,所以印度人其实骨子里又不是那么反对西方,这一点就和很多殖民地国家看待宗主国的立场与态度一样;
但最后,因为独立后的印度是一个体量很大的国家,宗主国已经管不了他们了,所以他们一方面虽然骨子里不排斥西方,但却是热衷于打破西方主导秩序的势力,因为他们有自己的野心。
这就决定了,印度对中国、俄罗斯、美国三个国家的态度非常暧昧。
一方面中国与俄罗斯目前正对西方秩序构成极其严重的威胁,在这方面他们乐于与中、俄合作,往美国主导的这个秩序踹一脚;
但另一方面呢?印度社会总体上并没有专门指向西方国家的排斥倾向,因此他们也完全可以与西方进行很多合作,与西方的合作性其实也很强。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未来迈入全盛时代的中国的势力范围,东亚所有黄种人国家的文化发展都受到古代中国的巨大影响,是中国潜在的卫星国,甚至哪怕是现在,东南亚各国的社会指向中国的认同感也已经比较明显能察觉到了!
因此在未来,中、俄、印三国的关系会非常的微妙,印度会做一些事情,为了自己的大国梦朝着美国的秩序踹两脚,但与此同时呢,他们会为了确保自身的国家安全,在军事上与美国进行部分合作,表现出一种矛盾的立场。
唯一能确定的一点,就是印度不会成为美国秩序的支持者,因为对他们来说一个无法绕开的问题就是:就算他们在国家安全上完全跟随美国,但美国也不会把产业转移给他们,印度的精英其实很清楚一点就是哪怕中国是美国的敌人。
因为印度的社会本身排斥对外开放,美国的资本根本无法流向印度,并且鉴于美国现在的军事合作伙伴都比较穷,美国需要优先给波兰这样的稳定战略合作伙伴提供经济支持。
换而言之,印度和美国的关系可能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政热经冷”,双方热衷于政治、国家安全层面的合作,但却无意在经济上进行合作。
因此对于印度来说他们的长期战略概括起来其实可以说是:“配合美国打压中国、配合、或者说放任俄罗斯破坏现在美国主导的秩序并在这个过程中壮大自己,为未来占据下一个秩序的优势位置打好基础”。
这也就成为了未来中、俄、印长期的有限战略合作的理论基础,但与此同时也为未来中印关系埋下了一点隐患,就是在迈入全盛时代的前夜。
这种合作会彻底中断,印度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是可以长期保持的,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将俄罗斯视为自身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来源,会希望通过俄罗斯限制中国的行为。
对我们来说算是好坏参半,但对美国来说可就真的没一点好事了,因为印度虽然会在有限的领域配合他们,
但印度的目标却与他们的“印太战略”严重冲突,印度并不希望自己成为美国的炮灰,成为美国开辟第二战场的工具。
而无论如何印度对美国主导秩序的敌意却是无法改变的,美国的对印战略的失败倾向甚至比对华战略的失败倾向还严重,虽然他们现在认为过去的对华战略很失败,但实际上还是有一些成效的。
至少现在美国秩序最大的威胁还是俄罗斯,就政策层面来讲,中国对他们的威胁还不如俄罗斯。
而美国的对印政策,很可能是完全徒劳无功,无法影响印度任何政策倾向的。
(责编:彭其)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