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女儿致信邓小平请求照顾,邓公立即拍板
孙中山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奋斗,为了拯救危难的国家四处奔波。
然而他一生为公,却没能为儿女留下任何物质方面的财富。
在他二女儿的晚年中,生活困难,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写信向邓小平求助。
那么,对此请求,中央是如何做的呢?
一、 波折的前半生
1896年11月12日,孙婉在美国檀香山出生了,而巧的是,这一天也是孙中山的生日。
而此时的孙中山却陷在英国伦敦不得脱身,无法第一时间见到刚出生的女儿。
虽然与父亲同月同日出生,但是孙婉却没能得到父亲的“偏爱”。
自古以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伟大人物为大国便只好忍痛舍小家。
在孙婉的成长中,与父亲一起生活的经历是很少的,更多的是从别人那里或者报纸上得到关于父亲的信息。
她的童年是在檀香山度过的,那时父亲忙于革命事业,他们一家老弱小全靠大伯家生活。
然而在1907年时,大伯因倾力相助父亲事业,导致经营的农场倒闭,一家人无法继续在美国生活,母亲和祖母只好带着年纪尚幼的她和姐姐一起回到香港艰难度日。
因为父亲孙中山忙于事业,回国后她还是不能与父亲一起生活。再加上孙中山廉洁奉公,所以也给不了家人很好的照顾,他们在香港只能说是勉强维持。
直到1910年,孙婉姐妹才能与母亲一起远赴南洋,与父亲过上两年团聚的日子。
孙中山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奋斗,为了拯救危难的国家四处奔波。
然而他一生为公,却没能为儿女留下任何物质方面的财富。
在他二女儿的晚年中,生活困难,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写信向邓小平求助。
那么,对此请求,中央是如何做的呢?
一、 波折的前半生
1896年11月12日,孙婉在美国檀香山出生了,而巧的是,这一天也是孙中山的生日。
而此时的孙中山却陷在英国伦敦不得脱身,无法第一时间见到刚出生的女儿。
虽然与父亲同月同日出生,但是孙婉却没能得到父亲的“偏爱”。
自古以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伟大人物为大国便只好忍痛舍小家。
在孙婉的成长中,与父亲一起生活的经历是很少的,更多的是从别人那里或者报纸上得到关于父亲的信息。
她的童年是在檀香山度过的,那时父亲忙于革命事业,他们一家老弱小全靠大伯家生活。
然而在1907年时,大伯因倾力相助父亲事业,导致经营的农场倒闭,一家人无法继续在美国生活,母亲和祖母只好带着年纪尚幼的她和姐姐一起回到香港艰难度日。
因为父亲孙中山忙于事业,回国后她还是不能与父亲一起生活。再加上孙中山廉洁奉公,所以也给不了家人很好的照顾,他们在香港只能说是勉强维持。
直到1910年,孙婉姐妹才能与母亲一起远赴南洋,与父亲过上两年团聚的日子。
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的。1912年时,考虑到孙婉的学业,同时为了她的安全,孙中山决定让孙婉赴美读书。
孙婉一个小女生独自在美国生活,孙中山始终无法放心,只好拜托在哈佛大学求学的王伯秋多加照顾。
此时的孙中山怎么也没想到,这为了女儿未来的举动,竟然成为了后来与女儿关系“破裂”的导火索。
二、年少的爱情却成了与父亲关系破裂的导火索
在美国求学的日子里,王伯秋对她的照顾可以说得上无微不至。渐渐地,孙婉喜欢上了这个比她年纪大很多的男人。
然而王伯秋早已在南京有家室,但是孙婉却始终坚定地要跟他在一起。即使是在王伯秋不离婚的情况下,仍然与他在美国结婚,婚后生有一子一女。
1919年,孙婉与王伯秋带着3岁的女儿登上了回国的邮轮,并于途中产子。
孙中山得知他们结婚的消息自然万分不同意。毕竟没有哪一位父亲会愿意自己女儿嫁个一个年纪相差很大而且还已有家室的男人。
在那时,王伯秋没离婚的情况下,孙婉嫁给他等于给他“做妾”,这是孙中山最无法忍受的事情。
奈何女儿孙婉并不听他的话,他只好向王伯秋提出要求,要么王伯秋与原配离婚,要么与孙婉离婚。
在父亲孙中山的干涉下,孙婉最终还是与王伯秋离婚了。
离婚后,孩子由王伯秋抚养,而她则在哥哥孙科的安排下,前往澳门与母亲生活。
也正是这次婚姻的失败,让她对父亲多年的不满一次性全部爆发。
这么多年来,父亲忙于大业疏忽对女儿的照顾。对于她而言,父亲更多的是别人口中的伟大人物以及新闻报纸里的冷冰冰的人。
多年来缺席她生活的父亲,现在突然想起来“管”她,却是“毁了”她的幸福。
所以,从此孙婉便记恨起了父亲,甚至在后来她再次结婚时,拒绝孙中山参加她的婚礼。
直到她第二段婚姻幸福,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后,才逐渐了解孙中山作为一名“老父亲”对女儿的爱护之心。
但是孙中山去世时,她也没能彻底放下心结去看他最后一面,而是由丈夫替她送了父亲最后一程。
三、 生活困难,不得已写信向中央请求帮助
孙婉与戴恩赛结婚后,同样也是生下一子一女,两人皆是由作为外公的孙中山取名。
长女因生在孙中山桂林北伐之际,遂取名“成功”;次子生于1923年,孙中山为纪念永丰舰蒙难事件,为他取名“永丰”。
1949年10月,正值广州解放之际,孙婉夫妇携女儿戴成功移居澳门,儿子戴永丰则留在广州岭南大学继续任教。世事难料,谁承想,这一别竟是永别。
1952年6月,戴永丰在岭南大学宿舍中突发疾病而亡。
戴恩赛得此消息后痛苦不已,但因担心孙婉承受不住丧子之痛,便瞒下了此事,一直到孙婉去世都还以为儿子在国内任教。
然而,遭受如此重大打击的戴恩赛却由此一病不起,于1955年丢下妻女撒手人寰。
从此,孙婉与女儿的生活更加艰难。
原本戴恩赛在世时,曾在海关工作,但因战争原因,工作被停了,从此再也没了工作收入。
因此,他去世后也就没能为妻女留下多少财产。
为了生计,孙婉和女儿只好卖掉了戴恩赛留下的公馆,母女二人搬到澳门士多纽拜斯的一个两层小楼里。
同时,开了一家古董店,靠变卖父亲留下的古董勉强生活。
1964年,重病缠身的孙婉无法,只得分别给在港澳办公室担任要职的廖承志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写信,请求得到帮助。
邓小平收到信件后,十分重视。
这么多年来,党和国家也从没有忘记过孙中山对国家的贡献,得知他的后代生活困难后,立即安排新华社澳门分社接济孙婉一家。
自从,孙婉一家人的生活才逐渐变好。在孙婉重病时,国家对她的照顾也始终没有停止,直到1979年孙婉去世,享年84岁。
(责编:李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