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现问题重重 呼吁加强监管与改进服务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于10月11日发布的研学旅行消费调查报告显示,研学旅行在当下虽然备受追捧,
但同时也存在价格过高、游而不学、打卡走形式和安全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学生难以实现“游中有所学,行中有所得”的目标。
研学旅行是一种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近年来在江苏省受到广泛关注。
报道指出,今年暑期,江苏省共有23万人参与了研学旅行,比2019年增长了68.66%。
然而,江苏省消保委系统也收到了大量关于研学旅行的投诉,相关调查显示,近六成受访者认为当前研学旅行存在各种问题,亟需改进。
其中,研学旅行的价格往往昂贵,45.7%的受访者每天的人均花费在201-500元之间,32.5%的受访者甚至高达501-1000元。
然而,许多消费者投诉称价格与服务质量不匹配。一位南京的消费者樊女士投诉称,她今年暑期为孩子报名参加了南京到新疆的亲子研学旅行团,
花费了约1.5万元,但体验后发现该研学游和普通旅游团并无明显区别,几乎没有研学活动,导游讲解极少,因此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于10月11日发布的研学旅行消费调查报告显示,研学旅行在当下虽然备受追捧,
但同时也存在价格过高、游而不学、打卡走形式和安全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学生难以实现“游中有所学,行中有所得”的目标。
研学旅行是一种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近年来在江苏省受到广泛关注。
报道指出,今年暑期,江苏省共有23万人参与了研学旅行,比2019年增长了68.66%。
然而,江苏省消保委系统也收到了大量关于研学旅行的投诉,相关调查显示,近六成受访者认为当前研学旅行存在各种问题,亟需改进。
其中,研学旅行的价格往往昂贵,45.7%的受访者每天的人均花费在201-500元之间,32.5%的受访者甚至高达501-1000元。
然而,许多消费者投诉称价格与服务质量不匹配。一位南京的消费者樊女士投诉称,她今年暑期为孩子报名参加了南京到新疆的亲子研学旅行团,
花费了约1.5万元,但体验后发现该研学游和普通旅游团并无明显区别,几乎没有研学活动,导游讲解极少,因此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另外,在一起博物馆研学案例中,家长投诉称整个研学活动偏重于游玩,进入博物馆时,工作人员询问是否需要讲解,夏令营带队老师表示不需要,
自行介绍。然而实际上,讲解过于简单,只是让学生按文物样貌、造型等寻找对应答案并记录,并且午休时间还安排了狼人杀游戏和扑克牌,未能引导小学生深入了解文物和场馆人文知识,使得游学脱离了学习的本质。
部分消费者还提到,他们在5月为孩子报名参加了北京的研学旅行,费用约为4500元,不包含路费。
在行程安排上,孩子们被要求凌晨2点起床观看升旗仪式,看完后便躺在广场上睡觉,导致学生对整个仪式缺乏感知,甚至不知道是否已经结束。
此外,在景点参观时,老师的讲解内容非常有限,机构最后只发了两张纸作业让学生填写,草草了事。
报告还指出安全保障问题是一大"槽点"。调查发现,夏令营中,南京一家安排小学生中午吃自热米饭,但在示范自热锅使用步骤后,却让小学生自己操作。
自热米饭中的自热包成分含有铁粉、铝粉、氧化钙、焦炭粉等物质,通过与水接触反应产生热量,并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
调查发现,由于缺乏就餐场所,学生只能蹲在路边或趴在台子上吃饭。
在现场,一些学生因为不会正确操作自热米饭而被热气烫伤,甚至有学生不小心打翻了自己的饭盒。令人遗憾的是,夏令营的工作人员竟然指责这名学生弄脏了地面。
针对上述问题,江苏省消保委认为,导致研学旅行与学习脱节的主要原因是课程设置缺乏明确目标和可操作性。
目前市场上的研学旅行组织机构多样,包括旅行社、景区基地和教育培训机构等,这种多样性导致了市场难以规范。
此外,研学老师的资质也没有统一的规定,目前市面上存在着各种发证机构,甚至有人花几百元就能获得证书。对于消费者来说,很难辨别导师的真实水平和资质。
鉴于此,江苏省消保委提出了建议,要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更加完善的行业标准。这些标准应涵盖研学机构的资质、经营能力、经营范围等方面,
以及从业人员的考核、资质和管理,研学基地的硬件设施和配套服务,研学产品的内容和范围、饮食住宿、价格明细等方面。
同时,研学机构也需要重视原创内容的开发和设置,提供有竞争力的服务,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获得真正的学习体验。
该报告的发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消费者们对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表示担忧,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推动研学旅行行业的改进和提升。
只有通过规范管理和优化服务,才能确保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真正受益,实现“游中有所学,行中有所得”的目标。
(责编:薛添翼)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