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孝勇想将“两蒋”移灵大陆,却惨遭拒绝
在人的一生中,无论贫富贵贱,最后都要面对死亡这一关。中国人对于死亡也是极其重视,正所谓“死者为大,入土为安”是也。而按照中国人的传统理念,无论人在哪里闯荡或者发迹,死后一般都要落叶归根,葬在有家的地方也才算是真的入土为安。
这一点上,即便是蒋氏父子也不免俗。
在蒋介石的战败败退台湾后,他还念念不忘家乡,晚年时更是时常坐在海边眺望大陆,眺望故乡,但他和儿子蒋经国却再也没有回到大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父子两人在人生的最后时刻都曾提出了葬回大陆的愿望。
1988年,已经病入膏肓的蒋经国行将就木,遂给儿子蒋孝勇嘱咐后事。
他说“祖国统一大业我是见不到了,蒋家希望你祖父移灵到南京,你祖母百年后到上海,我则移到溪口母亲旁!”
然而时至今日30多年过去,囿于一些原因,蒋孝勇却也没能完成父亲、祖父的遗愿。
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二人一生纵横政坛,在台湾影响力毋庸置疑。对此他们也希望后代里能出现一位优秀人才,继承他们二人的影响力,但令两人颇为无奈的是蒋氏后人中蒋孝文、蒋孝武和蒋孝勇三个孩子里前两个哥哥都不爱学习,经常逃课,文化课一塌糊涂,安排去当兵,结果又开车闯祸,早早就被很多人扣上了纨绔子弟的帽子,基本上不可能在政坛发展下去了。也只有最小的蒋孝勇学习刻苦,懂得和人打交道,从小到大从没给家里惹过祸,有希望在政坛或者军界闯出一片天地。
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于是决定把蒋孝勇送到凤山军校,打算先让他在军界发展,培养一些人脉。对此,蒋介石寄予厚望,言说;“蒋家人不能只有从政和经商的,也需要有指挥作战的将领,这孩子(蒋孝勇)是蒋家最后的希望”。
进入军校后,蒋孝勇也不负重托,不仅训练合格,而且在机械化武器课程考试中名列前茅,这样发展下去,升为军官只是时间问题。没想到在一次训练的时候,蒋孝勇意外翻进了沟壑,导致脚踝严重扭伤。医生检查后发现问题比较严重,即使康复了也不适合高强度运动,这意味着他的从军生涯必须结束。
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得知后倍感无奈,只好安排蒋孝勇去台湾大学政治系学习,走从政之路。
然而蒋孝勇对从政兴趣不大,也不是很乐于跟官场上的人打交道,似乎更愿意做生意。后来蒋介石去世,蒋经国年龄也越来越大,意识到蒋孝勇可能不太适合从政,于是支持他从商。
1987年4月,蒋经国迎来 77岁生日,但他没有大摆宴席,只是安排家人做了一碗长寿面。
蒋经国和他父亲蒋介石完全不同,一直坚持节俭的生活,一碗罗宋汤能分多次喝好几天,七海官邸每日的饮食开销标准很低,只有蒋介石士林官邸开销的10分之1。蒋经国最爱吃的是蛋炒饭、紫菜汤和油条。
在人的一生中,无论贫富贵贱,最后都要面对死亡这一关。中国人对于死亡也是极其重视,正所谓“死者为大,入土为安”是也。而按照中国人的传统理念,无论人在哪里闯荡或者发迹,死后一般都要落叶归根,葬在有家的地方也才算是真的入土为安。
这一点上,即便是蒋氏父子也不免俗。
在蒋介石的战败败退台湾后,他还念念不忘家乡,晚年时更是时常坐在海边眺望大陆,眺望故乡,但他和儿子蒋经国却再也没有回到大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父子两人在人生的最后时刻都曾提出了葬回大陆的愿望。
1988年,已经病入膏肓的蒋经国行将就木,遂给儿子蒋孝勇嘱咐后事。
他说“祖国统一大业我是见不到了,蒋家希望你祖父移灵到南京,你祖母百年后到上海,我则移到溪口母亲旁!”
然而时至今日30多年过去,囿于一些原因,蒋孝勇却也没能完成父亲、祖父的遗愿。
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二人一生纵横政坛,在台湾影响力毋庸置疑。对此他们也希望后代里能出现一位优秀人才,继承他们二人的影响力,但令两人颇为无奈的是蒋氏后人中蒋孝文、蒋孝武和蒋孝勇三个孩子里前两个哥哥都不爱学习,经常逃课,文化课一塌糊涂,安排去当兵,结果又开车闯祸,早早就被很多人扣上了纨绔子弟的帽子,基本上不可能在政坛发展下去了。也只有最小的蒋孝勇学习刻苦,懂得和人打交道,从小到大从没给家里惹过祸,有希望在政坛或者军界闯出一片天地。
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于是决定把蒋孝勇送到凤山军校,打算先让他在军界发展,培养一些人脉。对此,蒋介石寄予厚望,言说;“蒋家人不能只有从政和经商的,也需要有指挥作战的将领,这孩子(蒋孝勇)是蒋家最后的希望”。
进入军校后,蒋孝勇也不负重托,不仅训练合格,而且在机械化武器课程考试中名列前茅,这样发展下去,升为军官只是时间问题。没想到在一次训练的时候,蒋孝勇意外翻进了沟壑,导致脚踝严重扭伤。医生检查后发现问题比较严重,即使康复了也不适合高强度运动,这意味着他的从军生涯必须结束。
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得知后倍感无奈,只好安排蒋孝勇去台湾大学政治系学习,走从政之路。
然而蒋孝勇对从政兴趣不大,也不是很乐于跟官场上的人打交道,似乎更愿意做生意。后来蒋介石去世,蒋经国年龄也越来越大,意识到蒋孝勇可能不太适合从政,于是支持他从商。
1987年4月,蒋经国迎来 77岁生日,但他没有大摆宴席,只是安排家人做了一碗长寿面。
蒋经国和他父亲蒋介石完全不同,一直坚持节俭的生活,一碗罗宋汤能分多次喝好几天,七海官邸每日的饮食开销标准很低,只有蒋介石士林官邸开销的10分之1。蒋经国最爱吃的是蛋炒饭、紫菜汤和油条。
到了晚年,蒋经国患上了糖尿病,油条也不能吃了,餐饮更加清淡。更糟糕的是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导致他难以正常走路,总感觉像“踩棉花”。一开始为了避免影响形象,他还坚持自己走,哪怕走慢一些,后来病症恶化,只能选择坐轮椅。为了不让别人拍到,他只好提前1小时去会议现场,散会后再离开。糖尿病患者时间长了还会危及眼睛,他也不例外,没过多久,他的视网膜开始退化,左眼几乎全盲,右眼视力较差,为了处理公务,公文上的每个字都打印成3厘米见方,即便如此也是很费劲。
1987年8月,蒋经国已经病入膏肓不能理政,被紧急送到荣总医院治疗。经过检查,他的大部分内脏已经衰退,吃药不能解决问题,唯一能做的就是延缓。
考虑到他的特殊身份,一旦公开病情,岛内政局可能不稳,蒋家人决定让蒋经国的车队照常进出官邸,继续早出晚归,不让外界起疑心。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忽然感觉胃疼,但医院的肠胃专家罗光瑞正在出差,他只好等待,陪着他的蒋孝勇刚出门,他突然大口吐血,然后病逝,享年78岁。
在此之前,他就已经给儿子蒋孝勇留了遗言,让他想办法把自己和父亲蒋介石葬回大陆。在办完父亲丧事后,蒋孝勇立刻着手奔走这件事,即使后来被确诊为食道癌四期,也没有停止脚步。
1996年,蒋孝勇回到浙江奉化溪口镇,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安排下,他购买了景区门票,回到蒋介石故居参观。当他看到与照片中相差不大的景色时,心中不由得悲恸。当看到蒋氏祖坟的时候,他坚持要一步一步走过去,不要人搀扶,他说这条路他祖父和他父亲想念了几十年,都没能回来,他自己一定要亲自走。
经过协商,大陆方面表示,如果两蒋是以国民党已故领导人的身份归葬大陆,则大陆方面对此表示欢迎和配合。
蒋孝勇随即立刻回到岛内,同叔叔蒋纬国开始活动,要求当局同意两人归葬大陆。
起初,当局是同意的,并且成立了迁葬小组,但奶奶宋美龄态度突然转变,认为应该葬在岛内,直接导致蒋孝勇的努力破灭。
对此,蒋孝勇怒斥:“移灵大陆总比被你们鞭尸好!”他后来又开了发布会,说:“蒋家人一直坚守一个中国原则,过去是,现在和将来也是,任何人都不能将其分割”。
1996年蒋孝勇去世。
进入21世纪,蒋家人考虑到两人已经去世很多年,棺材一直都处于停棺状态,时间拖得太久也不是办法,2004年1月,蒋经国夫人蒋方良与蒋纬国夫人丘如雪再次向台湾地方当局申请归葬大陆,但直接遭到拒绝。
无奈之下,只好请求移送到台北县五指山的“台军示范公墓”中安葬,却也遭到拒绝。而两蒋的灵柩如今也仍“奉厝”于台北慈湖蒋陵。
相信祖国一统之后,两蒋落叶归根的愿望也终会实现。
(责编:李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