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反对外线出击留在苏中,毛主席:你说得对
解放战争全面开打之后,延安也提出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外线作战的计划,准备在陇海铁路和津浦铁路两侧的中原地区打一个规模比较大的歼灭战,以战促和。
因为当时教员的判断仍然是,议和的可能性仍然存在。1946年6月19日,教员给各大区的电报中分析形势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估计六个月内外时间,如我军大胜,必可议和;如胜负相当,亦可议和;如蒋军大胜,则不可议和。
6月22日,教员代中央起草的发给刘邓(晋冀鲁豫)、薄(华北)、陈毅、舒同(山东)的电报《全局破裂后太行、山东两区的战略计划》的重点是:
1,要求晋冀鲁豫野战军集中主要兵力,以豫东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打过陇海铁路,占领开封至商丘一线以南的十几个县城,并相机占领开封;
2,山东野战军以徐州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攻占津浦铁路徐州至固镇段所有县城,相机占领徐州;
3,华中野战军对付长江以北苏皖地区之敌,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作战。
这个计划还提出,在达到这些目的之后,如果形势有利,可以考虑晋冀鲁豫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主力南渡淮河,向大别山、安庆、浦口之线攻击,威胁南京。
看到没有,这个计划就是把整个中原和华北地区已经视为囊中之物,觉得这个地区的对手差不多等于空气,顺带就打完了,接下来就要直奔南京去了。
不仅如此,两天后的6月24日,军委还把这个战略计划扩大了,做了更具体更明确的分工,要求为:
开封、徐州间陇海线之占领及豫东、淮北各城之占领,全归晋冀鲁豫野战军负担;
山东野战军用以对付徐州蚌埠间铁路并调动徐州之敌出击而歼之;
苏中地方兵团吸引牵制南通、扬州之敌;
华中野战军占领蚌埠、浦口间铁路,兵出淮南,歼灭华中第三、第四分区之敌,策应北面作战。
解放战争全面开打之后,延安也提出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外线作战的计划,准备在陇海铁路和津浦铁路两侧的中原地区打一个规模比较大的歼灭战,以战促和。
因为当时教员的判断仍然是,议和的可能性仍然存在。1946年6月19日,教员给各大区的电报中分析形势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估计六个月内外时间,如我军大胜,必可议和;如胜负相当,亦可议和;如蒋军大胜,则不可议和。
6月22日,教员代中央起草的发给刘邓(晋冀鲁豫)、薄(华北)、陈毅、舒同(山东)的电报《全局破裂后太行、山东两区的战略计划》的重点是:
1,要求晋冀鲁豫野战军集中主要兵力,以豫东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打过陇海铁路,占领开封至商丘一线以南的十几个县城,并相机占领开封;
2,山东野战军以徐州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攻占津浦铁路徐州至固镇段所有县城,相机占领徐州;
3,华中野战军对付长江以北苏皖地区之敌,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作战。
这个计划还提出,在达到这些目的之后,如果形势有利,可以考虑晋冀鲁豫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主力南渡淮河,向大别山、安庆、浦口之线攻击,威胁南京。
看到没有,这个计划就是把整个中原和华北地区已经视为囊中之物,觉得这个地区的对手差不多等于空气,顺带就打完了,接下来就要直奔南京去了。
不仅如此,两天后的6月24日,军委还把这个战略计划扩大了,做了更具体更明确的分工,要求为:
开封、徐州间陇海线之占领及豫东、淮北各城之占领,全归晋冀鲁豫野战军负担;
山东野战军用以对付徐州蚌埠间铁路并调动徐州之敌出击而歼之;
苏中地方兵团吸引牵制南通、扬州之敌;
华中野战军占领蚌埠、浦口间铁路,兵出淮南,歼灭华中第三、第四分区之敌,策应北面作战。
这个外线出击大打的歼灭战计划,规模非常庞大,大到了什么程度呢?超过了两年半之后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仅仅从徐州打到淮河以北,而这个计划是从徐州直接打到浦口,根本就没把华北傅作义和山东王耀武放在眼里,当成不存在。
但实际形势是什么呢?这个计划攻击的区域中,有郑州刘峙和徐州薛岳指挥的两个绥靖区的国军,数量约在百万之间。当时国军总共430万人,这就等于一战就要消灭国军四分之一。
这时候,留在华中的偏师华中野战军粟裕有点不同意见,他表示,我军总兵力虽然已经有127万人,但计划中准备投入此战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三个部队加起来,总共才十五万人,要对付100万国军,确实很难获胜。
粟裕的主要理由是外线作战放弃了自己已经比较成熟的根据地的人力、物力和群众组织,不划算,外线作战打得好还好,打不好又丢了根据地,就损失太大了。
所以,他提出,与其放弃根据地去出击外线,不如利用他所在的苏中地区的有利条件,在苏中先打他几个胜仗再说。
6月27日,也就是军委分配任务的电报来了才三天,粟裕就发电报给军委和在山东的陈毅,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建议华中野战军留在苏中作战。两天后,华中分局也致电军委和陈毅,表示支持粟裕意见,建议华中野战军留在苏中作战。
自己提出的庞大计划才过了三天就被小战区的副司令打脸,这是多么丢脸的事,但军委接到电报后并没有生气,反而十分重视,复电表示,等和陈军长商量了再通知你们。
到7月4日,军委复电表示:我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
7月13日,军委指示各部,粟裕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陈毅舒同暂缓南下,以免陷于被动;晋冀鲁豫野战军部队就地整训,不要轻动。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粟裕在苏中就开始打起来了,七战七捷。每次打完,教员都很开心,都要发电祝贺。
如果换作常公呢?
杜聿明来电:校长,我准备先撤退到蚌埠,再向北攻击,增援黄维。
常公:你的革命精神呢?马上向濉溪口攻击,以解黄维之围,不得有误。
这就是差距。不要觉得自己决定了的事情就那么正确,能听得进去不同意见,能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决定,只要大的战略方向把握好就行了,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好领导。
(责编:李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