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并没有真在“救市”,我们只是在“托市”
2023年的一大特征是,救市举措一大堆,但是,货币很少有动静。
与此同时,由于整体效果马马虎虎,市场竟然还有一种疑惑:救市到底能救成功吗?
必须指出,这是1992年之后首次有对这个问题的困扰。在过去的30年间,对于救市的信仰可从来没有失望过。
然而,今天要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其实,去年至今,我们一直在“托市”,而不是“救市”。
过去几个月一直呼吁还是要救市。
这其实是从广大的中产角度,从各类企业的实际经营环境,从低收入家庭,去思考和呼吁的。
但是,大家现在也清楚了,美国这里的金融战也是一步步加码的。
为什么这个很重要?因为,这对于身处这个特殊阶段的人们而言,很容易迷茫、迷惑、迷离。
美国出一张牌,我们也出一张牌;美国一看,我们竟然敢反抗,他再加码出更狠的牌,我们则继续加码反制。
试想,如果只看超短期,这种博弈必然带来的就是普通民众的艰难困苦,以及政策的谨慎和不确定性。
因为,我们过去30年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国内经济周期、根据国际经济周期去布局。
但是,现在不行了!
2023年的一大特征是,救市举措一大堆,但是,货币很少有动静。
与此同时,由于整体效果马马虎虎,市场竟然还有一种疑惑:救市到底能救成功吗?
必须指出,这是1992年之后首次有对这个问题的困扰。在过去的30年间,对于救市的信仰可从来没有失望过。
然而,今天要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其实,去年至今,我们一直在“托市”,而不是“救市”。
过去几个月一直呼吁还是要救市。
这其实是从广大的中产角度,从各类企业的实际经营环境,从低收入家庭,去思考和呼吁的。
但是,大家现在也清楚了,美国这里的金融战也是一步步加码的。
为什么这个很重要?因为,这对于身处这个特殊阶段的人们而言,很容易迷茫、迷惑、迷离。
美国出一张牌,我们也出一张牌;美国一看,我们竟然敢反抗,他再加码出更狠的牌,我们则继续加码反制。
试想,如果只看超短期,这种博弈必然带来的就是普通民众的艰难困苦,以及政策的谨慎和不确定性。
因为,我们过去30年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国内经济周期、根据国际经济周期去布局。
但是,现在不行了!
现在,我们实际政策的锚定对象不是简单的经济周期,而是美国对于我们的短线打压的各种升级版套路、无底线的试探、打破规则的灰色遏制。
也恰恰是这个最重要的底层逻辑的改变,让很多人感觉很看不懂。
或许,凡人角度,神仙做事要照顾一下肉体凡胎的不容易;可是,神仙自己还在跟如来佛祖、玉皇大帝、太乙真人拳打脚踢,根本来不及顾及凡人的所有感受。
请注意,这里的“凡人”也包括大量的企业,哪怕营收规模庞大。
那么,为何我们说现在是“托市”为主,而没有完全进入“救市”?
首先,救市一定要有降息,我们这里说的是降低基准利率,而不是其它变相的。
你要来,就要来真的,变相的不算。
没有降低基准利率的救市,其实都是“托市”,或者是微调。
这个其实,还是因为美联储至今没有降息,日本这里还要加息。
我们此前一直在说,这两股力量对我们的汇率、外资流动性、离岸市场的流动性,都是打击巨大的。
毕竟,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其它经济体可以独立于美元体系生存。
传统意义上,美国是通过美元的潮涨潮汐、或者是倒逼人民币汇率升值来确保自己的战略意图达成。
可是,现在很不传统!
现在的情况是,人家要索性废了我们的制造业。
我们看上去整个制造业好像越来越牛逼了,各种产业升级也是。
但是,底部的支撑,还在人家手里:
美元结算体系;
全球大量的经济势力版图还是美国的;
大量关键性的科技、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国际航运的定价权、主要航道的管控权等等,还是美国及其盟友说了算。
金融打击,是为了锁死中国制造业的融资能力,也同时打击一部分的中国企业收入;
拼命拉升大宗商品、挑起地缘博弈等等,是为了抬升中国制造业的成本;
打乱国际贸易体系和供应链体系,是为了直接打击中国制造的收入;
关键科技节点卡脖子,则是为了让中国制造业在收入、成本、风险、产能过剩等很多领域被卡住。
通过打击离岸中资美元债,让中国楼市进入不稳的状态,中国央行还不能拼命施救。由于地产不稳就没法给中国制造足够购买力,继而没有足够的订单,那中国内需能够给中国制造的支持也有限。
可以说,这是前所未见的组合拳,下手之重,用心之歹毒,也算是可以载入经济史了。
正是这种情况下,尤其是日本这把刀还没有完全掉下来,有形之手的谨慎也就可以看出是一种无奈。
我们目前的“托市”,本质上的逻辑是这样的:
能够先不完全松绑货币的,先不松绑。把非货币刺激的政策子弹全部打出去,比如各种限购限售的松绑。等这些非货币刺激的政策打的差不多,跟美日联盟也耗了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的存量需求也对国内需求多少托一点,再关注什么时候对内进行货币宽松。
也就是说,美日攻的最猛的时候,我们里面又不能强行施救,那就不至于快速将货币救市的举措都打完,整个时长也正好有机会熬过美日进攻最犀利的阶段。
等美日进攻进入尾部,我们这里也差不多拖不起了,这个时候,货币类的刺激政策再根据美日的情况,相机抉择,逐步启动国内救市。
前不久的降准,就可以看作是这轮金融战接近尾部阶段的信号!
假设后面我们真的降低基准利率,哪怕就0.25%,那就是尾部周期的第二阶段,即,村里认定,最痛苦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后面我们要转守为攻了。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2023年原本是要救市,可是节奏完全被美国人打乱了。
如果没有美国人的搅局,2023年3月底降低利率,再配合各种非货币刺激政策,整个2023年其实还是有一波国内修复,正好对冲外需下行。
然而,实际情况是,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
10年美债收益率是全球所有其它国家的资产定价之锚,也直接决定了所有其它经济体的货币政策。
我们经常说,2023年人民币汇率贬值最猛的时候是因为“中美利差扩大”。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后进国家,10年国债收益率不仅比10年美债收益率低,而且两边的差距还不断拉大。
作为资本方,美债是目前全球最安全、流动性最强、最有信用的资产。按理,应该是10年国债收益率比10年美债收益率高一点,高出的部分就是我们信用体系不如人家的“溢价”。
可是,整个2023年,我们都是比人家低,而且两边差距越来越大。这就是人民币汇率不断贬值的根本原因,更是美国操纵我们离岸市场流动性暴跌、进而发动金融战的一个重要结果。
本质上,我们里面想要刺激,外面不让我们刺激。一旦我们强行刺激,直接后果就是汇率守不住,甚至是外储被收割。
理解了上述逻辑也就明白,一旦我们真的“救市”,真的降息,那就说明美联储继续用这套办法压制我们央妈已经无能为力了。
换句话说,那就是大反攻的拐点!
它会因为美国的进攻而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责编:李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