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投入现状与特点 经济成本分析
了解一个家庭培养孩子从幼儿园直至大学毕业所需花费的具体金额是一项复杂的研究任务,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通过多年研究,得出了详实的数据和结论。
2019年发布的《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报告》以及2021年的最新报告显示,家庭教育支出已成为教育总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稳步提升的同时,家庭教育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2018-2019学年,全国家庭平均教育支出为1.13万元,城镇家庭平均支出达到1.42万元,远高于农村家庭的8205元。对于一个孩子从学前三年至本科毕业全过程,家庭教育支出约在23.3万元左右,最高可达42.4万元。
此外,研究还揭示了家庭教育投入的一些显著特点。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负担率相对较低,而高中及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负担明显加重,尤其是农村家庭中,每个大学生的教育支出占比可高达全家总支出的35%。
校外培训方面,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科类补习费用有所下降,兴趣班投入略有上升,且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高收入家庭在此方面的投入增加更为明显。
母亲学历对家庭教育投入的影响显著,数据显示,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也相应增多。同时,独生子女家庭中,女孩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校外教育机会和投入,特别是在艺术兴趣类培训方面。
了解一个家庭培养孩子从幼儿园直至大学毕业所需花费的具体金额是一项复杂的研究任务,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通过多年研究,得出了详实的数据和结论。
2019年发布的《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报告》以及2021年的最新报告显示,家庭教育支出已成为教育总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稳步提升的同时,家庭教育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2018-2019学年,全国家庭平均教育支出为1.13万元,城镇家庭平均支出达到1.42万元,远高于农村家庭的8205元。对于一个孩子从学前三年至本科毕业全过程,家庭教育支出约在23.3万元左右,最高可达42.4万元。
此外,研究还揭示了家庭教育投入的一些显著特点。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负担率相对较低,而高中及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负担明显加重,尤其是农村家庭中,每个大学生的教育支出占比可高达全家总支出的35%。
校外培训方面,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科类补习费用有所下降,兴趣班投入略有上升,且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高收入家庭在此方面的投入增加更为明显。
母亲学历对家庭教育投入的影响显著,数据显示,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也相应增多。同时,独生子女家庭中,女孩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校外教育机会和投入,特别是在艺术兴趣类培训方面。
另外,研究还发现城乡、收入水平等差异对家庭教育投入模式产生影响。
低收入家庭更倾向于根据子女学业成绩和教育阶段调整投入,而高收入家庭则倾向于无条件加大投入,尤其在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上。同时,父母生育年龄早晚在城镇和农村地区对教育投入的影响也存在反差。
魏易博士指出,尽管大部分家庭愿意在子女教育上进行大量投入,并期待相应的回报,但教育投入与实际教育成果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明了,短期内难以准确评估。
同时,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不同收入层级家庭的校外教育投入格局发生变化,中等收入家庭受到的影响较为显著。
总结来说,中国家庭教育投入的特点多元且复杂,家长舍得投资于孩子的教育,但教育成效并非短期可见,且受到诸多因素如家庭经济状况、地域、父母受教育程度、子女性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深入细致的研究不仅提供了全面的家庭教育投入数据,也为理解我国当前教育领域的挑战与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参考。
(责编:薛添翼)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