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已逝,俄乌冲突增加了中国战略喘息期
最近,有一个非常侮辱人的事情,在新加坡航展上,德国飞机竟然玩弄“中国人不得入内”。
所以,我真的不知道那些还在鼓吹自由贸易和自由经济的人是何等用心。
事实上,去年拜登身边的顶级智囊沙利文也公布了所谓的“新华盛顿共识”:
质疑市场高效配置资本的假说:所谓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建立在一个荒谬的假设上;
保护敏感行业,在至关重要的领域进行长期投资;
友岸外包:与伙伴国家合作,建立一个强大的、有韧性的、领先的技术工业基地,让美国及其“志同道合的伙伴”能共同投资和相互依赖;
用“小院高墙”来保护美国的基础技术;
超越传统的贸易交易,建立创新的新国际经济伙伴关系。
与之对比的是冷战结束后提出的“华盛顿共识”,核心内容是:私有化,大市场小政府,自由贸易等。
今天互联网上还有很多人大谈特谈完全自由开放的市场环境,并暗戳戳的用阿根廷总统米莱的演讲作为背书。
然而,沙利文提出的“新华盛顿共识”怎么解释?更何况,拜登也确实按照这一套打法在搞。
难道是米莱更适合当美国的总统?难道穷疯了的阿根廷比美国更适合作为全球普适价值观的灯塔?
如果我们今天要用一句话来总结沙利文提出的“新华盛顿共识”,其实也很简单:让自由市场经济去死!
具体到他提出的内容,则有一种兔子家浓浓的白米饭味道。
最近,有一个非常侮辱人的事情,在新加坡航展上,德国飞机竟然玩弄“中国人不得入内”。
所以,我真的不知道那些还在鼓吹自由贸易和自由经济的人是何等用心。
事实上,去年拜登身边的顶级智囊沙利文也公布了所谓的“新华盛顿共识”:
质疑市场高效配置资本的假说:所谓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建立在一个荒谬的假设上;
保护敏感行业,在至关重要的领域进行长期投资;
友岸外包:与伙伴国家合作,建立一个强大的、有韧性的、领先的技术工业基地,让美国及其“志同道合的伙伴”能共同投资和相互依赖;
用“小院高墙”来保护美国的基础技术;
超越传统的贸易交易,建立创新的新国际经济伙伴关系。
与之对比的是冷战结束后提出的“华盛顿共识”,核心内容是:私有化,大市场小政府,自由贸易等。
今天互联网上还有很多人大谈特谈完全自由开放的市场环境,并暗戳戳的用阿根廷总统米莱的演讲作为背书。
然而,沙利文提出的“新华盛顿共识”怎么解释?更何况,拜登也确实按照这一套打法在搞。
难道是米莱更适合当美国的总统?难道穷疯了的阿根廷比美国更适合作为全球普适价值观的灯塔?
如果我们今天要用一句话来总结沙利文提出的“新华盛顿共识”,其实也很简单:让自由市场经济去死!
具体到他提出的内容,则有一种兔子家浓浓的白米饭味道。
1840年以后,我们一直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可是,兜兜转转,今天天道轮回,西方却提出“师华长技以制华”。估计,整个民国时代的大师们,比如鲁迅等辈,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
不管对错,但是,有一点我们都是可以确定的:时代彻底变了。
在西方思想界,曾经有一个非常牛逼的“弗里德曼周期律”。
也就是说,每一轮百年左右,西方社会会在“强人保护主义——自由市场主义”之间反复来回摇摆。
当主张自由市场经济走到顶点的时候,强调强人保护主义的风潮就会逐步兴盛,反之亦然。
很明显,从“华盛顿共识”变成了“新华盛顿共识”,本质上,就是“弗里德曼周期律”正在我们这个时代发挥作用。
这里面没有简单的对错,因为根本就没有一套经济制度和政策可以一招鲜的解决所有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各种问题。
我们实际看到的市场经济,更像是中医的概念:
早上7~9点,是肠胃吸收最好的时候,那你要好好吃早饭。
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是阴阳交替时候,除了中饭之外,你最好还要睡个午觉,保护心血管。
晚上9点到11点,是人的血气要开始养的时候,尽量不能晚于这个时间段进入睡眠。
各位,市场经济的周期不同阶段,也是如此!!!
看上去美国这里“主义”很多,理论迭代,其实,还是逃不过我们中华文明《易经》的思维。
今天之所以美国要放弃自由市场经济的理念,也开始要强化干预,那是因为本轮技术革命的红利差不多消耗完了。如果再不去守住现在手里的产业,如果再不去抢夺其它国家的产业,如果再不去投资美国引发新的技术革命,那就是“午夜猝死”的后果了。
也因此,这个地球上并没有这么多新鲜事物。
过去40年的全球繁荣,只是互联网技术革命带给全球的,所谓的全球化也是为这个技术革命服务的衍生品。
现在这个技术革命没有多少红利了,那相互之间还有什么合作基础呢?既然没有,那就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这根本不是人的意志可以左右的。
大佬们看上去很忙,各种缠斗,最终也不过是技术革命大周期的护航者(或祭品)。
理解了这点,我们就可以马上看明白:
最最起码全球进入保护主义黄金10年,米莱将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没有新的技术革命,也就没有多少产业可以有利润,这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真实瓶颈。
俄乌冲突也告诉了我们一个很关键的现实,即,在这样的时代,安全比效率更重要。
请大家记住这句话,因为,未来这也是我们国运、企业、家庭、个人的求生底层逻辑。
那么,如何有可能诱发新的技术革命?
你以为搞个Sora,让AI画画,就算?
恕我直言,整个几百年的市场经济史中,真正有助于诞生新的技术革命的,是战时总动员(广义)。
不要惊讶,这才是现实!
就像远古各大文明都是神话,其实是为了遮蔽远古时代的毫无人性。
生存是第一义,连生存都没有了,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那如何确保生存呢?那就是看,谁到底是猎人,谁到底是猎物了。
那凭什么你当猎人?凭什么人家是猎物?
这就需要磨刀霍霍,也就是制造业升级迭代,突破现有秩序,来为自己谋一条出路。
工业革命1.0在大英帝国,那是因为大英帝国当时不断要面对残酷的周边竞争;工业革命2.0在美国和德国都爆发,那是因为大英帝国的先发优势,以及铺天盖地的全球殖民地;互联网革命爆发,是因为冷战时期,美国发动举国体制,在50~70年代拼命进行军工体系的研发。
其实,还有一个我们看得到的,就是为何东亚地区成为现在全球制造业最牛逼的集中地?
因为,这个地区各个经济体之间有着死亡竞争,相互之间还彼此敌视。谁如果没有强大的制造业,真有可能生计都出问题。
于是,我们再来看看今天的俄乌冲突,很多事情也就很明显了。
美国卖军火给欧洲,美国的国防工业开始转起来了;俄罗斯打乌克兰,俄罗斯长期沉睡的制造业开始苏醒,不用完全依赖能源出口了;中国看着俄乌冲突,而且美国还要在东亚复制这个模式,中国也是拼命运行全制造业品类体系。
制造业首先是为军工体系服务,因为这东西太“消耗人”,需要总动员。
所以,“新华盛顿共识”只是对这个新时代的一个直白的证实而已。
只有进入广义的制造业升级总动员,才有可能获得新时代的制造业制高点,才有可能在下一轮大周期时代还活的好好的。
放眼全球,能够完全独立自主去这么干的,眼下也就是美俄中三国,但是,俄罗斯基础太弱了。
其实,我们今天也应该支持乌克兰继续对抗俄罗斯,就这么一直打下去,给我们中国更多战略喘息期。
一旦欧洲这里打完了,那美国还会放任我们这么拼命产业升级吗?
管你俄粉还是乌粉,天下早已是强者生、弱者亡,谁可以拥有新时代制造业的巅峰王者之位,谁才可以在未来几十年活得像个人。
等真的博弈完了,新的技术革命也差不多出现了,到时候再重新谈论自由市场。事实上,美国建国后这么多年,反反复复来回摇摆于产业保护和自由市场之间,也就是这个套路。
前提是,我们中国将来到底会在全球产业链的哪个位置?
(责编:李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