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焦点:“体育康养”专业应运而生
随着2023年高考倒计时的钟声响起,一个融合体育、健康与养老的新兴专业——“体育康养”正式步入考生的视野。
今年3月,教育部宣布增设24个本科新专业,其中,广州体育学院率先开设的“体育康养”专业尤为引人注目,预示着高等教育对健康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
健康老龄化时代的“运动处方”
“体育康养”并非简单的体育锻炼或传统养老概念,它是基于健康保养、疗养与医养综合理念,利用体育手段促进个体身心全面优化的过程。
广州体育学院科学技术部主任朱琳强调,体育康养旨在打破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传统刻板印象,通过科学运动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推动健康老龄化成为现实。
应对老龄化的迫切需求
面对即将到来的重度老龄化社会,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8%,这意味着超过2亿老年人需要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指出,健康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最优策略。
体育康养作为非医疗健康干预手段,不仅能预防疾病,还能辅助治疗,更重要的是培养个人的主动健康意识,成为健康老龄化的“必选项”。
随着2023年高考倒计时的钟声响起,一个融合体育、健康与养老的新兴专业——“体育康养”正式步入考生的视野。
今年3月,教育部宣布增设24个本科新专业,其中,广州体育学院率先开设的“体育康养”专业尤为引人注目,预示着高等教育对健康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
健康老龄化时代的“运动处方”
“体育康养”并非简单的体育锻炼或传统养老概念,它是基于健康保养、疗养与医养综合理念,利用体育手段促进个体身心全面优化的过程。
广州体育学院科学技术部主任朱琳强调,体育康养旨在打破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传统刻板印象,通过科学运动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推动健康老龄化成为现实。
应对老龄化的迫切需求
面对即将到来的重度老龄化社会,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8%,这意味着超过2亿老年人需要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指出,健康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最优策略。
体育康养作为非医疗健康干预手段,不仅能预防疾病,还能辅助治疗,更重要的是培养个人的主动健康意识,成为健康老龄化的“必选项”。
上海模式的成功实践
上海作为先行者,自2016年起探索“体医养融合”,建立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成效显著。
报告显示,参与的老年人不仅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如血压、血糖控制、睡眠质量提升,医保支出也明显减少,总计节省414万元。这表明,体育康养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有效减轻了公共医疗负担。
专业人才的培养挑战与机遇
然而,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体育康养发展的瓶颈。现有运动康复、社会体育指导等专业人才难以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专业服务。
新增设的体育康养专业正是为了培养既懂体育又懂康养,同时具备良好沟通技巧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将是未来的“运动健康师”,而非简单的护工。
教育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广州体育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正积极调整课程体系,整合养老、体育、医疗等领域资源,注重实操技能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如运动解剖学、基础医学、心理健康等,以及提升与老年人沟通的艺术,为学生打造全方位的学习与实践平台。
政策绿灯与行业前景
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体育康养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养老服务机构数量的激增、融合业态的涌现,预示着对体育康养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对社会工作者配比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望。
“体育康养”专业的设立,不仅是教育体系对社会需求的敏锐响应,更是对未来健康老龄化趋势的前瞻布局。
对于即将迈入大学的青年学子而言,这不仅是一个专业选择,更是一条通往未来健康领域广阔舞台的职业道路。
在老龄化社会的浪潮中,体育康养专业的出现,犹如一颗种子,正蓄势待发,准备在未来成长为参天大树,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
(责编:薛添翼)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