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和飞机、特务斗智斗勇”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南方周末网 时间:2025-06-15 16:47
导读:南方周末记者 毛淑杰 南方周末实习生 何欣桐 责任编辑:姚忆江 我叫杨庆茂,今年88岁。我于1950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于1951年1月5日夜里随大部队进入朝鲜,成为一名后勤运输
责任编辑:姚忆江
我叫杨庆茂,今年88岁。我于1950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于1951年1月5日夜里随大部队进入朝鲜,成为一名后勤运输兵。
白面、大米、炮弹、胶鞋……火车拉来了一车车军需物资,我和战友们用肩扛、用手提、用小推车运,“蚂蚁搬家”一样把他们分装到汽车、卡车上,再转运到前线。
跟前线战友“刀对刀、枪对枪、炮对炮”相比,我们后方的战斗没那么激烈,但也面临着飞机轰炸和特务破坏的威胁。很多战友因此牺牲,我也多次死里逃生。战争结束后,我因为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不过,很多当时跟我一起扛炮弹牺牲的战友们却看不到了。
抗美援朝老战士杨庆茂
扛过“喀秋莎”炮弹
我是辽宁海城县南台镇人,在家里排行老四。1950年秋天,美国的飞机已经过了鸭绿江,东北人担心战火烧到国内来。1950年底,我刚满18岁就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一个月集训后奔赴朝鲜。
我随大部队先从辽宁丹东乘火车到朝鲜新义州,然后从这里下车徒步行军。大概六七天后,我们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一个叫做“三登”的车站。这里距离平壤北部约一百多公里,火车会将大批军需物资运到这里。我们的任务就是把物资卸下,然后装到卡车上,再由汽车兵送到前线。
物资从火车上卸下来,堆得像一座座小山似的。像“喀秋莎”火箭炮弹,一个箱子装两发,一发炮弹能有一人多高。再说白面,一开始200斤/袋,我根本扛不动。后来减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上一篇:“相较牺牲的战友,我们是幸运的”丨抗美援朝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