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巴营,好样的!
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褶皱里,这个叫“岗巴”的地方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贯穿全境的耶汝藏布水系,蔓延成一只手掌的形状,托起了崛起中的岗巴县城。曾几何时,岗巴军民誓死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在这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驻守在这里的是陆军边防某团岗巴边防营。
该营驻地平均海拔4800多米,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每年8级以上大风200多天。长期以来,部队官兵扎根雪域高原,忠实履职尽责,先后9次获得全国全军表彰、5次被授予荣誉称号,涌现出5名一等功臣、44名二等功臣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2016年8月,习近平签署中央军委命令,授予该营“高原戍边模范营”荣誉称号。
一
岗巴边防营政治教导员李鑫说:“我们岗巴边防营官兵身在岗巴,对表‘北京’,时时刻刻把忠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党旗所指,兵心所至,“跟着走”是全营官兵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对于下士卢飞而言,“跟着走”的忠诚信仰包含双重意味:一是“跟着爷爷的足迹再守边防”。受爷爷影响,卢飞从小向往军营,2019年9月,带着家人的殷切希望,他来到了爷爷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二则是“听党话,跟党走”,作为连队的学习尖兵,卢飞将营队的光荣历史和党的理论相结合,用官兵耳熟能详的小故事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在看齐追随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
《人民的名义》诠释共产党人的特权是“为了有资格背炸药包”。在距离岗巴县城30公里的5592观察哨,戍守在那里的岗巴边防营官兵说,共产党员的特权是“为了能留在5592”。
5592观察哨建哨之初,新兵范浩源主动申请第一批上哨,面对“无食物、无水源、无帐篷”的“三无”哨位,范浩源和战友们连续几个月吃的是硬干粮、喝的是冰化水、住的是地窝子、睡的是沙石地,生活执勤环境极端恶劣,却不曾有一人退却。
100多天的坚守中,范浩源主动写下入党申请书,轮换时第一时间交给连队党支部。“为什么要入党?”党支部书记和他谈话时问。“我被轮换下来了,可党员还留在哨位。”范浩源坚定地回答,“我也想要这样的‘特权’。”
在平均海拔超过4800米的生命禁区,忠诚始终连着牺牲和奉献。“即使倒下,头也要朝着边关的方向。”在岗巴边防营的记载中,有据可查被追认为烈士的官兵就有33位,4位来队探亲家属曾被高原疾病夺去生命。
陆军953医院医护人员在给岗巴营官兵巡诊时,做过这样的诊断统计:由于缺氧和缺维生素,岗巴边防营80%的官兵血色素严重超标,100%的官兵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心脏移位等高原疾病……
即便如此,岗巴边防营官兵始终以坚守极地为荣,先后有上百人主动放弃到低海拔地区工作,10余名战士读完军校后主动申请重回岗巴边防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