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纪教育专题片《做“四有”新时代革命军
第五节 清廉·干净
【解说】
一个英雄的军人,既要经得起硝烟炮火的洗礼,也要顶得住糖衣炮弹的考验;一支强大的军队,既能战胜一切来犯之敌,又能抵御各种歪风邪气。
我军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从一开始就把清正廉洁镌刻在旗帜上、熔铸在军魂里,成为赓续不变的政治本色。
这种清廉本色,根源于我们党和军队的性质宗旨,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对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
这种清廉本色,蕴含于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决不用手中的权力谋私利、“发洋财”。
这种清廉本色,见之于自我革命的清醒忧患,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终视腐败如同天敌、与腐败水火不容、反腐败从不手软。
一代代革命军人高擎理想信念的火炬,自觉涵养清正廉洁的政治品行和道德操守,一心为公、克己奉公,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保持了先进性和纯洁性,形成了强大凝聚力战斗力。
【解说】
林伯渠,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一生信仰坚定、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被誉为“党员之楷模、足以型后辈”。
林老出生于湖南一个书香门第,早年参加同盟会,曾担任过国民党高官,每月薪水有几百大洋。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毅然抛弃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艰苦卓绝的革命道路。他戴着一副断了一条腿的眼镜走完了长征,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时,每月的津贴只有5元边区币。
“严格辨泾渭”,“惟存马列篇”。林老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就因为他有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追求,是“总站在革命的最前线”的革命老战士。
【采访】空军指挥学院教授 苗润奇
革命战争年代,在我们这支队伍中,有的曾是旧政府、旧军队的高官显贵,有的曾是留学海外的知识分子,有的曾是家庭条件优渥的富家子弟,他们一旦笃定革命理想、确定人生方向,便毅然决然地舍弃阶级出身、舍弃名利财富,甚至舍弃生命和至亲。
【解说】
人民军队是信仰集合体,不是利益集合体。干革命与“发洋财”从来都是格格不入的,选择加入革命的队伍,就是选择一生的清廉自律、干净自守,这是无数革命军人用实际行动作出的响亮回答。
【解说】
1934年红军长征时,中华苏维埃政府有一批银圆、金条要跟着转移,这是党和红军的宝贵家底。中央决定,把这些财物化整为零、分散到人,由红军战士背着行军。背银圆的战士就像一个个“保险柜”,形成一个流动的“金库”。
战士吴吉清分到了30块银圆,他把银圆一层层包好,贴身背着,从瑞金到延安,整整背了两万五千里。即使在爬雪山、过草地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他宁愿吃草根、啃树皮,也从未有过动这些银圆的念头,没有丢失和借用一块银圆。回忆这段艰辛历程,他说:“这30块银圆是红军的资产,像我的生命一样重要。”
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动公家一分一毫!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像这样的人和事比比皆是。
【歌曲】《苏区干部好作风》
“苏区的干部是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
【同期声】刘启耀纪念馆讲解员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的典型就是刘启耀。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刘启耀纪念馆,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刘启耀身上是背着一个包袱的,当时里面可是装着13根金条的,这就是刘启耀腰缠万贯,却讨米度日的形象展示。
【解说】
“腰缠万贯的讨米人”刘启耀,随身带着作为组织经费的13根金条,一边乞讨一边寻找党的组织,3年时间分文未动。“红色管家”郑义斋,管着红四方面军约十万人的军需被装,从未想过为自己添件新衣服,一件破旧棉大衣从鄂豫皖穿到川陕甘。“金身将军”王政柱,抗战期间从太行山区送黄金去延安,他把190两黄金绑在身上,全程身不离金、金不离身,突破敌人层层封锁,一文不少交给了党中央。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觉悟和操守,革命军人才能分得清公私界限,经得起诱惑考验,守得住清廉防线。
【解说】
1936年,带着“红星为什么照耀中国”的疑问,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探访“红色中国”。
一踏上陕北的黄土地,斯诺就被边区军民那种清廉节俭、蓬勃向上的新风所感动。从领袖到士兵,住的是简陋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吃的穿的都一样”。斯诺从这些所见所闻中,深刻感受到他们身上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东方魔力”。
回望历史,这种“魔力”始终同党和军队相生相伴,贯穿于发展壮大的各个时期。井冈山上,红军将士“不拿老百姓的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长征途中,不私拿私分物品,不随意占用民房,吃老乡一颗粮食也要留下钱和字条。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相继攻克和接管一些大中城市,官兵依旧穿草鞋、吃干粮、睡马路,不为城里的花花世界所动。反观国民党军队,奢侈挥霍成风,贪污腐化盛行,“喝兵血、吃空饷”司空见惯。
【采访】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陈传刚
抗战一结束,国民党政府就派遣军队和大批官员,到收复区进行掠夺性接收,大发胜利财。这些官员竞相抢夺“位子、金子、房子、车子、女子”,被老百姓讥讽为“五子登科”,称这样的“接收”为“劫收”,从而导致民怨沸腾,这就为国民党因失去民心而走向失败埋下了伏笔。
【解说】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人民军队以严格的纪律约束和清廉的作风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拥有了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坚固根基和最深厚伟力。
【解说】
清则心境高雅,清则正气充盈,清则百毒不侵,清则万众归心。强军征程上,必须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军要求,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毫不动摇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正风肃纪反腐,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战略目标。
【解说】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部队官兵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腐蚀,只有守住公与私的界限,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自觉克服私心、私利、私欲,做人不逾矩、办事不妄为、用权不违规,才能永葆革命军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老红军黄开群长期在后勤战线工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公私两个口袋要分清”。有一次,他到军需仓库养鸡场检查工作,饲养员拿了几个鸡蛋让他捎回家,他连连摆手拒绝,“让我多吃公家一个鸡蛋,比吃药都难受”。
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杨业功,既是一位仗剑卫国的战将,也是一位严以自律的廉将。担任旅长时,他就写下“携礼莫入”四个字挂在自家的门楣上,时刻提醒自己、警醒别人,当排长时买的一个搪瓷碗,一直带在身边用了30多年,用防微杜渐、慎终如始守住了清廉防线。
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做“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就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校准价值坐标,守望心中绿洲,增强抵腐定力,始终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
【解说】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人民军队在严正纲纪中重整行装再出发,传统本色强力回归、作风风气持续向好、军心士气极大凝聚,汇聚形成万众一心、勠力强军的磅礴力量。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