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国际外交 >

以我无名,成就长剑威名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台海网 时间:2025-08-13 20:58
导读:以我无名,成就长剑威名

策划人语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向世界宣告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力量。

军队青年是我军的主体,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生力军。军队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军队就有未来。军队青年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又逢“五四”,我们将目光投向一批“一字头”“首字头”战位上的青年官兵。他们中,既有传承人民军队历史荣光的“红一连”连长、也有伴随改革应运而生的首艘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既有驾驭“大国长剑”的“常规导弹第一旅”发射一营营长,也有与“大国之翼”一起乘风而起的首批运-20飞行员;既有伴随着改革春风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也有沐浴着新时代阳光成长起来的00后……

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他们的样子,是一代代青年官兵奋力奔跑的青春缩影;他们的足迹,划下了一道道迈向未来的青春年轮。

他们,用热血梦想浇灌青春之花,用年轻臂膀扛起如山重任,用平凡坚守阐释使命伟大。

他们,用跨越百年的青春接力,在战位上向党和祖国报告:强国有我,强军有我!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解放军报推出“‘五四’特别策划·强军有我”系列报道,讲述新时代青年官兵投身强军实践,在战位上奋斗追梦的故事。敬请关注。

大山深处,青春不寂寞

■解放军报记者 杨 悦

高原的风,一刻不曾停歇。

无垠旷野中,长剑列阵。一枚枚乳白色的导弹缓缓起竖,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同时点火发射。

毕勇始终忘不了那一幕——天空被“点燃”,大地在震颤。

导弹齐发的那个瞬间,成为这位火箭军“常规导弹第一旅”发射一营营长记忆中最美的风景。

62年前,我国第一枚“东风”导弹在西北戈壁直刺苍穹,“大国长剑”就此崭露锋芒。为了这一刻,许多科研工作者和年轻官兵走进深山,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62年后,毕勇所在的“常规导弹第一旅”已经历过数次换型加装,在时代的洗礼中不断砥砺剑锋。他们坚守在大山深处,在沉默岁月中孕育惊天雷霆。

用忠诚守望民族复兴,用长剑捍卫和平天空。西北高原之上,导弹发射的壮美弹道隔着历史尘烟交相呼应,仿佛在宣告火箭军部队不变的使命和誓言。

2015年12月31日,北京八一大楼,习主席为火箭军授予军旗。曾经的第二炮兵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当天,“常规导弹第一旅”的大礼堂中座无虚席,全旅官兵的目光一同注视着前方的新闻画面。毕勇挺直腰板坐在人群中,聆听着习主席训词,内心汹涌澎湃。

后来,每当旅里举行出征、宣誓或动员大会,总会播放这段统帅授予军旗的画面。“使命感和自豪感一起在心头激荡。”毕勇说,每看一次,他们就受一次激励。

一次次鼓舞,一次次出发。跟随这支步履不停的导弹部队,毕勇和战友们把足迹留在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地方。

“虽然也走过许多城市,但都是匆匆过客。”他说,“我们的战场,在深山老林,在荒漠戈壁,在荒无人烟的野外……”

“会不会感到寂寞或辛苦?”记者问。

“有事可干,就不会寂寞。”毕勇认真地回答,“从事有价值的事业,何来苦累之说?”

当我们的目光扫过万里山河,从西北戈壁到南国丛林,从东北深山到东南海滨,除了“常规导弹第一旅”,还有“东风第一旅”“巡航导弹第一旅”……一支支火箭军部队忠诚执掌“大国长剑”,在祖国的不同角落日夜守护着国家安全、人民幸福。

为了肩头的神圣使命,毕勇与许许多多火箭军官兵挺立在自己的战位上,以如山的沉默坚守,锻铸惊天动地的长剑之魂,谱写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的壮阔乐章。

征途漫漫,青春无悔。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