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载春秋岁月,四代人接力坚守红军烈士墓无怨无
陈宗新擦拭墓碑。
一座墓,300余红军官兵,壮烈牺牲感天动地;四代人,85载春秋岁月,默默坚守无怨无悔。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龙渠乡村民陈德宝、陈榆林、陈宗新、陈梦雪一家四代接续守护红军烈士墓的故事,在巍巍祁连山广为传颂。
8月1日清晨,58岁的村民陈宗新带着女儿陈梦雪,来到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龙渠烈士陵园扫墓,祭拜安葬在这里的红军烈士。这样的守护,陈宗新一家四代已坚持了85年。
走进陵园,青砖地面干净整洁,四周松柏郁郁葱葱,正中央一座纪念碑巍然耸立,碑上“红西路军烈士永垂不朽”10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一束束鲜花整齐摆放在碑前。
紧挨着陵园有一个独立的农家小院,是陈宗新的家。陈宗新拿出一张有些发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村民坐在一起听一位老人讲述。陈宗新介绍,照片记录的是,自己的父亲陈榆林正在给村民讲西路军故事的情景,这也是父亲留下的唯一照片。每逢重大节日,一家人总要拿出来看看,共同回忆父辈们那段熟悉而又遥远的往事。
陈宗新为烈士献花。
“只要我活着,就一直守着你们”
1937年1月,红军西路军在甘州取得西洞堡大捷。一支300多人的队伍返回营地途经白城村时,突然遭到国民党军阀马步芳部的袭击。敌人人数众多、炮火猛烈,缺乏弹药的红军依托白城堡子英勇还击。战至中午时分,红军弹药殆尽。因寡不敌众,300多名红军指战员倒在血泊中。
等到枪声彻底停止后,村民才胆战心惊地走出家门。看到村口四处躺着红军战士的尸体,大家悲痛不已。已年近半百的村民陈德宝来到村头,望着惨烈的场景,不禁潸然泪下。和红军官兵朝夕相处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说话和气,宁愿穿着单衣薄裤靠着墙角睡觉也不打扰村民……
陈德宝是村里的教书先生,也是当地为数不多的文化人。他亲眼目睹马步芳部队像土匪一样欺压百姓,到处烧杀抢掠,更加拥护一心抗日救国的共产党和红军。怀着对红军的崇敬之心,陈德宝发动村民一起收敛红军遗体。但由于当时受反动政权的欺压蒙骗,加之在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下,有的乡亲们害怕马匪军报复,不敢前来。陈德宝便带着儿子陈榆林和几个胆大的村民,在村外一处空地挖了一个很大的墓穴,将烈士们的遗体合葬在一起。从此,村里就有了这座红军墓。
在清理红军遗体时,陈德宝发现有两名红军战士还有微弱心跳,看上去只有十六七岁的样子,因受重伤处于昏迷状态。陈德宝冒着生命危险,把两名红军战士背到村子南面一处靠山的土窑里藏了起来,并安排妻子偷偷给红军战士送饭。
不久,陈德宝营救红军战士的事被当地民团发现,凶狠的团丁把他抓去严刑拷打。后来,在好心人营救下陈德宝逃了出来。“听爷爷讲,两名受伤的红军小战士是南方口音,虽然身体瘦小,但很坚强。两名红军战士没有逃过敌人的搜捕,被凶残的敌人扔进冰窟窿淹死了。爷爷为此伤心了好长时间,一提起马匪就恨得咬牙切齿。”陈宗新说。
“只要我活着,就一直守着你们。将来我不在了,我的儿子、孙子守护你们。”站在烈士墓前,陈德宝老人默默许下诺言。
陈宗新补种陵园树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