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21 01:56
导读:“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向贤彪 1950年11月29日,志愿军某部连长杨根思在小高岭战斗中,带领战士连续打退敌人八次进攻。在敌人发动第九次进攻时,杨根思抱起阵地上最后一个

  “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向贤彪

  1950年11月29日,志愿军某部连长杨根思在小高岭战斗中,带领战士连续打退敌人八次进攻。在敌人发动第九次进攻时,杨根思抱起阵地上最后一个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践行了在阵地上许下的铮铮誓言。

  铁血英雄,气贯长虹。“在革命战士面前,我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杨根思喊出的战斗誓言惊天地、泣鬼神。这是所有志愿军将士的英雄宣言,更是令敌人魂飞魄散的“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见证着军人的担当。党的号令,就是军队的使命;祖国的需要,就是军队的任务。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革命军人总是以生命奔赴使命,以拼搏书写传奇。

  在上甘岭战斗中,志愿军某部8连组建了“坑道临时党支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官兵打不垮、拖不烂,在断粮缺水的绝境中坚守坑道作战14个昼夜,3次打光3次重建,最终歼敌1700余人,被打出381个弹孔的战旗始终飘扬在上甘岭主峰,创造了世界阵地防御战史上的奇迹。同样在上甘岭,曾立下“不立功不下战场”誓言的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冒着火舌的枪口,为部队赢得了宝贵的冲锋时间,却将自己21岁的生命留在了战场。

  “人在阵地在,决不退一步!”这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的经典战例,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比比皆是。在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一个连的官兵在这里挡住了敌人几个师的轮番进攻。其战斗之惨烈、官兵之顽强,被写入《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成为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英雄之所以受人景仰,是因为他们在面临最严峻最惨烈的挑战时,“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总能以超乎常人的血性胆魄看待生死,甚至主动选择牺牲。人民军队的特质,就是越遇到困难越顽强、越团结、越有战斗力。

  这是美国老兵约翰讲述的“原木在移动”的故事:1950年底,朝鲜长津湖畔,当约翰钻进鸭绒睡袋准备就寝时,突然枪声大作,志愿军出其不意发起了夜袭。他看到志愿军战士披着白布从树林里冲出来,由于裤腿被冻住无法弯曲,他们跑得很慢,像“原木在移动”。美军的坦克、火炮和机枪一齐射向他们,他们像原木一样一排排倒下去,后面的又像原木一样一排排涌上来……“我被那些不畏死亡的灵魂震撼了,太可怕了”。

  这是志愿军战士宋阿毛留在长津湖阵地上的一首绝笔诗:“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当时,他所在的连队埋伏在死鹰岭高地,他们穿着单薄的衣裳,在零下数十摄氏度的雪地里一动不动,最后全连125人以俯卧战壕的战斗姿势全部壮烈牺牲,成为一个个永不后退的冰雕。不断前“移”的原木与永葆冲锋姿态的冰雕,成为志愿军将士“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的真实写照。

  气为兵神,勇为兵本,狭路相逢勇者胜。“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彰显着革命军人不畏强敌、敢于较量的血性胆气。

  志愿军战士刘光子在围歼英军“格洛斯特营”战斗中,一人面对大批敌人毫不畏惧、冷静沉着,用声东击西、眼疾手快的巧妙战术慑敌制敌,一举俘虏了63名英军。“孤胆英雄”胡修道在没有任何补给的情况下,击退敌人41次进攻,创造了志愿军战士一人一天歼敌280余人的纪录。一个个向死而生、前赴后继的身影,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矗立起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

  精神传统是一种隐性的力量,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涵。所谓隐性,是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之所以又能成为一种力量,是因为它所包含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道德情操能够转化为一种现实的强大动力。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有力地证明:“三个不相信”筑牢的是信念,坚定的是斗志,激励的是勇敢,成就的是打赢。

  从胜利走向胜利、从历史走向未来,“三个不相信”的战斗誓言依然振聋发聩。凭着“三个不相信”的胆气、豪气、底气,我们这支英雄的队伍一定能赢得更多喝彩,赢得更多尊重。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上一篇:汲取“满分战例”的精神伟力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