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电报之父”莫尔斯:一名画家的“跨界灵感”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21 01:49
导读:“电报之父”莫尔斯—— 一名画家的“跨界灵感” ■胡丹青 莫尔斯晚年照片。资料照片 作为画家,莫尔斯没有给世人留下一幅印象深刻的画。但作为发明家,他让世界永远

  “电报之父”莫尔斯——

  一名画家的“跨界灵感”

  ■胡丹青  

莫尔斯晚年照片。资料照片

  作为画家,莫尔斯没有给世人留下一幅印象深刻的画。但作为发明家,他让世界永远记住了莫尔斯电码。

  过去,遇到外敌入侵、边城告急,军队用烽火、飞鸽、驿马或者马拉松来传递情报。直到17世纪中期,英国海军推行了旗语;18世纪末,法国政府建立了信号机体系,这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递情报的难题。

  不过,真正实现超视距快速传递情报的是莫尔斯电码。它的发明人莫尔斯,被世人称为“电报之父”。莫尔斯电码的发明实现了人类通信历史上一次伟大飞跃,使通信技术发生关键性变革。

  1791年,莫尔斯出生于一个美国牧师家庭。大学毕业后,父亲安排他在一家书店当学徒。可莫尔斯对绘画更感兴趣,因此没有顺从父亲的意愿,而是去英国深造艺术,成为一名画家。

  1832年秋天,在大西洋航行的一艘邮轮上,41岁的莫尔斯结识了一位物理学家杰克逊。两人在闲聊中谈到了电磁感应现象,莫尔斯被杰克逊的讲解深深吸引。他突然想起一则新闻:法国信号机体系每次只能凭视力所及范围传送信息,距离仅为数英里。如果用电流传输电磁信号,就可以在瞬间将消息传送至更远。

  于是,莫尔斯决定要做一名物理学家而不是画家,开始从头学习电学知识。就这样,莫尔斯走上了科学发明的道路。他从电流在电线中片刻停止会产生火花这一现象得到启发:如果将电流片刻停止产生火花作为一种信号,电流接通而没有火花作为另一种信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又是一种符号,并将这3种信号组合起来,就可以代表全部的字母和数字,文字就可以通过电流在电线中传送到远处了。

  任何发明创造都需要反复试验和论证。莫尔斯绘制了无数张设计草图,做了无数次试验。1835年,他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报机。它的发报装置很简单,由电键和一组电池组成,按下电键,便有电流通过。按的时间短促表示点信号,按的时间长些表示横线信号,这些信号由“点”“划”和“间隔”的不同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标点和符号。这就是电信史上最早的编码,也被后人称为“莫尔斯电码”。

  1844年5月24日,在通报仪式上,一批科学家和政府官员聚精会神地注视着莫尔斯,只见他用激动的手向远在数十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发出一连串的“点”“划”信息。很快,巴尔的摩城收到“嘀”“嗒”信号并译为文字,历史上第一份长途电报就这样诞生了。

  经过多次改进,莫尔斯电报机被迅速推广应用。电报的发明,开启了人类用电传送信息的新篇章。后来,电报被广泛运用到军事领域,也为我军作战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1年1月,毛泽东、朱德明确指出,“无线电的工作,比任何局部的技术工作都更重要些。”1941年10月,毛泽东为《通信战士》题词:“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解放战争大决战阶段,周恩来曾感慨地说:“在西柏坡,我们一不发枪,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只发电报。”

  作为一种信息编码标准,莫尔斯电码拥有超长寿命,在海事通信中被作为国际标准一直使用到1999年。可以说,莫尔斯电码是一项人类奇迹,也助力人类创造了更多奇迹。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