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阎干事
永远的阎干事
■霍无非
8月初,我从网上得知噩耗:著名相声演员、曲艺作家阎月明去世。阅罢,惊愕、怅惋、唏嘘,我赶紧把悲讯告知战友。
我非曲艺界人士,亦非阎月明的亲友,为何情动其中?这得从40多年前说起。那时,我在部队当兵,阎月明在上级机关——原第39军116师政治部任文化干事。他时常下连蹲点,体验生活,辅导骨干。
头次见阎干事,我感觉他有着浓郁的曲艺人特质,长着一副“相声脸”:五官俏皮,眉眸弯弯,常挂着月牙似的笑;表情丰富,几分滑稽,几分幽默。有一次,他陪军文化处处长来连队调研,其中一项是向我这个兼职的图书管理员了解书刊阅读情况。阎干事也在座,瞅一眼微笑做记录的他,我心里就不觉得拘束。谈毕,他们俩移步室外,伸展四肢,倾听广播里侯宝林和郭全宝合说的相声《戏剧与方言》。旧俗新说,“包袱”连续,妙趣横生,至精彩处,两人忍俊不禁,仰身大笑。阎干事更是笑得两眼一条缝,敢情是在揣摩、汲取相声大师表演的艺术精华。
在我们连,阎干事是个很受欢迎的人。这是因为,他下连不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而是干实事,为连队的文化活动出一分力。记得我写过一篇连队战士和下连的原八一滑雪队队员排球友谊赛的球评,阎干事等人在板报前饶有兴致地看,并做了指点,给了我鼓励。在连队俱乐部,他即兴给全连表演了单口相声,兴头上,手打竹板,呱嗒呱嗒,又来了一段酣畅淋漓的快板书,引得全场叫好。末了,他还一招一式演示打快板的诀窍,传授技艺。
除了说相声、打快板,阎干事还有好几把“刷子”。有一次,阎干事给我们连带来一件珍贵的礼物——一幅题为《万山红遍》的中国画。画面以入秋的长江三峡作背景,山势峻峭,层林尽染;江波如带,帆张舟驰。整幅画场景宏大,浓彩浸润,浩然大气。这是他利用业余时间画的,赠给我们连,礼重情更深。
阎干事下连和干部战士打成一片,人熟了,有时也敞开心扉说些心里话。一次,同班一位战友和阎干事聊完,回来提及阎干事心中的愿景:“让全国的观众知道我。”起初,愚钝的我还不完全了解这句话的含义,待到退伍若干年后,在央视春晚和曲艺节目上看到他和其他演员表演相声,才在惊喜中恍然大悟。
那时,他已脱下军装,不是当年在部队搞业余创作的阎干事了,通过努力跻身知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和曲艺作家的行列。他能写擅演,创作了《将心比心》《吃侃擂台赛》等颇受好评的相声段子。如他所言,电视观众逐渐从屏幕上认识了来自军营的他。为兵,为民,他奉献了毕生的艺术心血、精湛的表演才华。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