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回望“东井冈”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21 01:33
导读:向往东固山,是从当年中央苏区广为流传的一句乡村俚语开始的。那是几年前,在红都瑞金听到“上有井冈山,下有东固山”这句民谣时,我心里便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要找个机会

  回望“东井冈”

  ■宋海峰

  向往东固山,是从当年中央苏区广为流传的一句乡村俚语开始的。那是几年前,在红都瑞金听到“上有井冈山,下有东固山”这句民谣时,我心里便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要找个机会去寻觅东固山的红色足迹。

  行走在东固山的逶迤小道上,我的心像波涛一样翻腾不息。90多年前,一批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的共产党人,怀着必胜信念,在崇山峻岭中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路。

  在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我看到以下一段记载:东固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创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基础和中心,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形成的起点,其理论和实践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升华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

  80多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由衷地赞叹,共产党人身上展现出一种“天命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一闪即逝的,而是一种坚实牢固的根本活力。”

  这“天命的力量”,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当大革命洪流被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的浊浪所阻遏、中华大地被血雨腥风笼罩的危急之际,中国共产党从惨痛的血的教训中认识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于是共产党员赖经邦、曾炳春等人,在东固地区发动和领导了东固暴动,并在赣西特委领导下组建了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第四团,建立了东固革命根据地。

  博物馆里东固革命根据地全盛时期示意图上,大部分乡村标注着一个又一个红五星、一面又一面红旗。红旗犹如照亮黑夜的火炬、凝聚力量的精魂,成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信仰之旗、精神之旗、胜利之旗。

  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创建,离不开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艰辛开拓。于是,我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江西省行动委员会书记、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李文林。

  聆听讲解员介绍,查看博物馆的资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当年李文林和战友们发展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情景。

  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主要是军事斗争。李文林和他的战友们不走“书本上的路”,而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套打击敌人稳准狠、敌人打我难寻找的游击战术。

  行走在东固山,抬头望去,林海一山连着一山,万峰如刀枪剑戟,“刺破青天锷未残”,又像千万挽在一起的手臂,“倒海翻江卷巨澜”。

  当年,在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李文林等领导的红二团和红四团,创建了秘密割据形式,以东固山为依托,把军事斗争和群众工作结合起来,把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与敌人绕圈子,神出鬼没地忽隐忽现,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进攻和五县“会剿”。

  东固革命根据地军事斗争的经验,为红四军提供了“飘忽不定”的游击战术新经验。毛泽东同志充分肯定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做法,认为在接近总暴动之前,这种形式是最好的,不至于失掉群众。据此,“守势的根据地的观念,以后应该抛弃,大小五井、九陇等地,再不必固守了,强敌来了就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对付他。”

  东固革命根据地党组织为红四军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供了借鉴。红二团和红四团花名册上指导员的名字列在最前面,一颗子弹不问过党不能支配……毛泽东同志对这一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极为赞赏。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经验为加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确立人民军队的建军纲领起了重要作用,也为古田会议决议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

  东固苏区在全国各苏区中首创“四个第一”:第一个红色消费合作社——东固平民消费合作社;第一所红色平民学校——东固平民学校;第一个红色金融机构——东固平民银行,发行中国工农民主政权第一张纸币;第一个红色邮局——东固赤色邮局。在政权建设方面,建立了24个以农民协会为形式的秘密红色政权。

  这“四个第一”,得到毛泽东同志的充分肯定。毛泽东同志在比较不少边界割据失败的情形后指出:“东固则是另一种形式。反动势力已驱逐了,权利完全是我们的,但公开的政权机关和固定的赤卫队都没有。邮路是照常的,商业贸易是照常的,边界所受到的痛苦此地完全没有,敌军到来寻不到目标,党的组织和群众的组织保持秘密状态……”

  在一个四周为白色政权所包围而秘密存在的小小红色苏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这些创造堪称党领导下的一个奇迹。我不由得感叹,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这部厚重书卷中,演绎着扣人心弦的斗争活剧。

  在谈到东固革命根据地时,毛泽东同志曾无限深情地说:“如果当年没有东固的一个星期休整,红四军将被拖垮,更不可能开创赣南革命根据地了。”

  1928年底,井冈山狂风漫卷、雪花飘飞、寒意刺骨。国民党军队调集3万人向井冈山发动第三次“会剿”。在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下,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下山向赣南进军,寻机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下山后,红四军冲破国民党军队跟踪尾随、围追堵截,辗转到东固,与红二团和红四团会合。

  “东固山势高,峰峦如屏障。此是东井冈,会师天下壮。”站在东固畲族乡螺坑石古丘坝上的红四军与红二、四团会师旧址,吟诵着当年陈毅咏叹东固山的壮丽诗篇,让我想起东固会师大会的一幕。

  那天,冬阳高挂在深邃的苍穹之上,天空碧蓝如洗。会师大会上,毛泽东同志浓重的湘音回荡在东固大地:“东固山很好,是第二个井冈山。将来东固山和井冈山一定会联结起来,最后一定可以解放全中国。”

  历史的答案只能从历史的深处去寻找。东固会师解救了红四军的危机,解除了建立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后顾之忧,促进了红二、四团的建设,总结交流了根据地建设经验,推动了东固革命根据地的进一步发展,亦对其他根据地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到了东固,不能不去参观敖上村的毛泽东旧居。伫立在屋里,我仿佛看见1931年4月,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精心部署第二次反“围剿”,铺展军民并肩作战、打败强大敌人的人民战争画卷。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东固革命根据地是中央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当年,在东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毛泽东、朱德同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红军取得3次反“围剿”的胜利。第一、二次反“围剿”战斗结束后,毛泽东同志诗兴大发,留下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两首词,纪念、歌颂这两次战斗。品读诗词,不仅是对峥嵘岁月的历史回眸,更是信仰、信念、信心对于赢得战争胜利的价值寻思。

  为了实现复兴梦想,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何其不易。山风飒飒,抬头望了望盘旋在重峦叠嶂中的小路,我仿佛觉得,这条蜿蜒曲折、崎岖陡险的路,就是一条中国革命“走自己的路”的探索之路,是一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之路。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