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沟记忆
■褚 银
牛角沟,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蓬溪、遂宁交界处,距离蓬溪县城和遂宁市区都是25公里,因山沟形状像牛角而得名。这个小山村原本名不见经传,因为见证了一段难忘的岁月,而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处红色地标。
晚秋的一个周末,我们走进遂宁市蓬溪县牛角沟村。不远处的红军广场上,不时传来的冲锋号声,仿佛打开了时光甬道,将整个牛角沟带入历史长河。
苍生永记,青山不忘。1929年春,国民革命军第28军第7混成旅在代旅长、中共党员旷继勋的教育影响下,全旅共产党员发展到250余名,三个团的团长、营连政治指导员均系共产党员,旅部建立了党的委员会,实际上成了中国共产党所掌握和领导的军队。这让国民革命军第28军上层极为恼怒,借部队移驻遂宁射洪嘴(今永兴乡)之机,采取扣发军费、迫旷继勋离队等措施,阴谋加以“整肃”。紧急关头,旅党委决定举行起义,并报告中共四川省委。5月,中共四川省委批准了他们的起义报告,并派省委负责同志罗世文和朱三元参加领导起义工作,成立了前敌委员会,作为领导起义的最高机构。
6月29日下午,部队以“打野外”为名,在遂宁、蓬溪交界的牛角沟南面山梁上集结。8时许,夜色苍茫。火把星星点点,将山湾照得透亮。总指挥旷继勋站到一块石头上,向全体官兵发表了讲话。他说,我们这支队伍现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为广大工农群众谋福利的,是彻底为工农解放而斗争的,要为劳苦大众做好事;我们再也不能为军阀卖命了;我们今天起义,要为工农利益而革命,为工农利益而战斗。
按照事前安排,党代表罗世文这时也站到石头上做动员讲话。接着,前委书记朱三元宣布了省委决定。罗世文又宣布各部军事主官和党代表名单。一时间,全场红旗舞动,掌声经久不息。随即,官兵竖起一面缀有镰刀斧头的“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的红旗。官兵开始扯下帽徽,缝上红五星,系上象征起义的红布。此刻,国民革命军第28军第7混成旅被历史抹去,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在牛角沟被历史书写。这是四川第一支红军部队,其意义非同寻常,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晚,全旅官兵在旷继勋的率领下从牛角沟集结处下山,星夜通过大石桥向蓬溪县城进发。子夜12点许,起义军在双星桥兵分两路进攻县城。当时,蓬溪城中只驻有一个不足千人的骑兵团。30日凌晨,起义军进攻县城北门,守军顽固抵抗,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守军残部败退。红军入城后,捣毁衙署机关,打开监狱释放在押囚犯,宣布成立“蓬溪县苏维埃政府”。这一在当地亘古未有的事情震惊了四川军阀,随即出动重兵进行“围剿”。这天下午,旷继勋得知情报后,迅速率部撤离蓬溪,按预定计划向川北进军。途中,起义军遭到各路军阀的围追堵截,坚持20多天后,起义宣告失败。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却在四川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沉重打击了当地国民党军阀和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鼓舞了四川人民的革命斗志。
重温峥嵘岁月,追寻先辈足迹。我们在徐向前元帅题写的“旷继勋牛角沟起义纪念碑”前,驻足瞻仰,缅怀先烈,倍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天的我们,将传承先辈精神,继续奋勇前进。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