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构建远程打击能力 开展大规模采购
荷兰构建远程打击能力
■王昌凡
荷兰空军装备的F-35战斗机。
据外媒报道,近年来,荷兰陆续从多国采购远程打击武器,意图将其远程打击能力提升至欧洲领先水平。有分析认为,荷兰加强进攻性武器建设的举措,可能给地区局势带来更多不稳定因素。
开展大规模采购
报道称,早在2022年6月发布的《国防白皮书》中,荷兰便提出要发展远程打击能力,并专门划拨40亿欧元(约合43亿美元)预算,由此开始覆盖陆海空三军的大规模武器采购。
陆军获得约5亿欧元预算。2023年5月,荷兰与以色列埃尔比特公司签订一项价值3.05亿美元的协议,购买20套“精确通用发射系统”远程火箭炮。首批两套已于今年2月交付,其余的将在接下来的4年内交付完毕。该系统采用模块化发射系统,可发射不同口径的火箭弹和导弹,并配备先进的瞄准和指挥通信系统,最大射程可达300千米。
海军获得约25亿欧元预算,主要用于采购“战斧”巡航导弹。荷兰海军计划通过对4艘七省级护卫舰和3艘海象级潜艇进行现代化改造,使其具备发射“战斧”巡航导弹的能力。按照计划,荷兰海军将在今年第三季度使用七省级护卫舰“德·鲁伊特”号首次试射“战斧”巡航导弹,并于2025至2029年正式装备该型导弹。
空军获得约10亿欧元预算。今年2月5日,美国批准向荷兰出售120枚AGM-158增程型联合防区外空对地巡航导弹及其配套设备,合同金额达9.08亿美元。该导弹最大射程926千米,将配合荷兰空军的52架F-35战斗机,形成较强的空中威慑力量。
除使用专项预算外,2022年12月,荷兰还使用年度预算从挪威采购“海军打击导弹”。该导弹号称全球首款第5代反舰导弹,具有较好的隐身效果和抗干扰能力,可自主导航并自动识别目标,最大射程超过500千米。此外,荷兰还计划从美国采购总价1.5亿美元共386枚“地狱火”空对地导弹,以增强其AH-64E“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和MQ-9A“死神”无人机的对地打击能力。
实现多重目的
荷兰国防部在提交给议会的报告中强调,“地区冲突经验显示,远程火力支援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基于此,荷兰重点采购远程打击武器的决策旨在实现多重目的。
一是形成体系化打击能力。荷兰通过大规模武器采购,旨在建立一个近程、中程、远程相结合的打击体系。此前,荷兰军队的装备主要集中在近、中程火力上,远程打击能力几乎为零。陆军在10多年前退役并转售M270多管火箭炮后,就没有再装备任何远程火箭炮;海军装备的“鱼叉”导弹Block 1B型号较为落后,射程仅130千米;空军不论是F-16还是F-35战斗机,均未配备远程空对地导弹。在新采购的武器全部到位后,不仅将补齐荷兰在远程打击方面的空白,还将使荷兰构建起一套覆盖地面、空中、水面及水下的立体远程打击体系。
二是履行北约成员国义务。一方面,面对地区局势变化,荷兰国防预算已从2021年的约118亿欧元增至2024年的210亿欧元,接近北约提出国防开支GDP占比达2%的要求。其中,用于采购远程打击武器及其配套设备的资金,占新增国防预算的较大比重。另一方面,由于欧洲国家导弹研发生产能力有限,北约的欧洲成员国面临远程导弹库存不足的问题。荷兰此次向美国采购“战斧”和AGM-158导弹,将能快速补充库存,加强北约的战略威慑能力。
三是寻求战略自主空间。长期以来,荷兰的国防安全依赖于美国领导下的北约来实现。近期美国总统大选民调显示,特朗普可能回归政坛,意味着美国或将减少对欧洲盟友的安全承诺。荷兰希望通过构建远程打击体系,在安全战略上获得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荷兰构建远程打击能力的措施,自启动之初便遭到批评。一方面,该国部分舆论认为,此举超越了自卫的必需范畴。鉴于荷兰不与潜在对手接壤,国土面积仅约4万多平方千米,战略纵深仅300千米,大规模采购射程超过1000千米的进攻性导弹根本不是自卫,是对国防预算的浪费。另一方面,荷兰从美国采购远程导弹,可能违反“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的相关规定,同时引发新一轮地区军备竞赛。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