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护卫舰项目成“夹生饭”

美海军星座级护卫舰设计效果图之一。
据美国媒体5月30日报道,美国海军新一代多用途导弹护卫舰“星座”项目的现状,可以用“一团糟”来形容——首舰开建近两年,总体设计仍未敲定;最初希望广泛采用现成技术加快舰艇服役,如今改动巨大,交付时间至少延迟3年。由于过程混乱,该项目已沦为“夹生饭”,并招致越来越多的批评和质疑。
报道称,星座级护卫舰是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欧洲多用途护卫舰(FREMM)”基础上改进而来,原计划首舰2026年4月服役。自2022年8月首舰“星座”号开工以来,有关该项目延期的消息接连不断。
今年1月,美海军承认,“星座”号的交付将比原计划晚一年。到了3月,预计延误时间增至15个月。4月2日,美海军建设计划账目显示,新护卫舰的建设进度落后于计划3年。4月12日,美海军为“星座”号举行象征性的龙骨铺设仪式,比原计划晚了8个月。5月29日,美国国会政府问责局发布的报告称,截至2023年9月,承包商马里内特造船厂仅完成“星座”号主体建造工作的3.6%,远低于原计划的35.5%。
人员短缺是导致该项目延期的主要原因之一。“星座”项目副经理安迪·博萨克表示,劳动力市场紧缩等因素导致美海军多个舰艇项目延期,马里内特船厂目前缺少数百名工人,船厂已加大招聘力度,但效果不佳。
更令人惊讶的是,美海军在完成45天的审查后于4月初承认,星座级护卫舰的详细设计尚未完成,承包商表示已完成近80%的设计,预计今年内将完成剩余部分。问题是,当2022年8月美海军批准开始建造“星座”号时,曾表示详细设计已完成80%以上。由于设计方案不断变更,“星座”号的建造实际上是在缺少最终设计方案的情况下进行的。美国国会政府问责局的报告认为,项目延期源于海军频繁更改设计及“糟糕的规划”。
报道称,星座级护卫舰最初的设计与FREMM通用度高达85%,但美海军大幅调整了原型设计,“几乎每张图纸都被修改”。这些调整包括对柴燃联合动力装置和机械控制系统的修改等。经多次修改,星座级护卫舰加长了7.2米,加宽了1.2米,满载排水量从6890吨增至7490吨,外形与FREMM有了显著差异,通用度已降至不足15%。
评估显示,在“星座”号开工建造一年后,其功能设计和三维模型的完成度分别达92%和84%,由于缺乏最终设计方案,该舰长期处于边建造、边设计状态。这种方式被称为线性开发,与美海军濒海战斗舰项目采用的方式类似,其不同批次的舰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后勤使用和维护保养成本大幅增加。
美海军计划在20年内采购20艘星座级护卫舰,建造成本超过220亿美元;在30年内建成一支包括58艘星座级护卫舰的轻型水面舰艇部队,其中除首批20艘外,其余均为升级型。首批中12艘将驻扎在华盛顿州的埃弗雷特海军基地,负责在太平洋地区执行任务。星座级护卫舰主要设计用于在低威胁环境中独立执行任务,也可与其他舰艇协作,在高威胁环境中作战。此外,该舰还将为航空母舰提供护航。
对于一款护卫舰而言,增加重量可以为未来升级改造提供更多空间,但也导致航速受到影响。星座级护卫舰原本设计最大航速为26节,在轻型舰艇中本就较慢,难以跟上航空母舰的速度。如果航速进一步降低,将限制其作战性能。
此外,星座级护卫舰的排水量虽然达到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的四分之三,但其配备的垂直发射系统单元数量仅为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的三分之一。有美国国会议员提议,在舰艏位置增加垂直发射装置的数量。然而,美海军希望未来为星座级护卫舰增加定向能武器和其他特种装备预留空间,包括150千瓦的激光武器和SLQ-32(V)7电子战系统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