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先锋 | 杨国忠:直面绝症,用生命践行使命
人物简介

杨国忠,南部战区海军湛江某修理厂原总工程师。入伍以来,扎根基层航保事业30多年,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2019年6月,被海军党委表彰为“海军奋斗新时代优秀党员干部”。
“维修能力跟不上会拖装备发展后腿”

1991年大学刚毕业,杨国忠被分配到海军湛江某修理厂,工作不久就被借调到基地驻麻斜临修办负责特装应急抢修任务。一年半里,身披朝霞来,头顶星月归,他每天穿梭于码头与舰船之间。当时,骑着单车挎着工具包的杨国忠,成为军港一道靓丽风景线。

那年,随着平台罗经不断列装舰艇,深知维修能力跟不上就会拖装备发展的“后腿”,杨国忠团队决定向海军申报平台罗经维修保障中心建设的方案。这一申报得到了海军机关的支持,杨国忠又开始了申报研制的漫漫之路。建设方案写了又改,评审完再改,反反复复,常常通宵达旦。经过两年多的筹措研制建设,杨国忠和团队成员研制了几型工装,并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筹措图纸资料40余份、编写20余份工艺文件100多万字,均通过了海军部委的验收。

平台罗经维修保障中心的建立,标志着军内平台罗经保障走上了一个新台阶。截止目前,该中心为海军培养了30余名专家,为舰艇部队培养了20余名维修能手,开展了5批次舰员级培训,具备对全海军所有平台罗经中修保障能力。
“能不能先不做手术,我还有工作”

灾损修复、6S管理通过、还有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杨国忠觉得自己的事业正在上升期,可身体却越来越吃不消。2015年11月23日,一张直肠癌三期的诊断书无情地摆放在了杨国忠的面前,而他的第一反应是:“医生,我能不能不做手术,先保守治疗?手头还有工作!”
“这时候你还想着工作?你不要命了?你想不想看到儿子成家?”面对医生的连连拷问,杨国忠一下子懵了。47岁,正值人生和事业巅峰,杨国忠却开始与死神决战。夜深人静,病床上的杨国忠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能不能给生命的最后岁月添上一些亮色?
2016年2月25日,杨国忠进行了第一次手术,术后进行了半年的放化疗。病情有所好转但留下的后遗症很严重,杨国忠倍受煎熬,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再苦再累也不怕,再大的困难都要趟过去。
刚恢复了一点,杨国忠又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某型引乌装备即将过保修期,杨国忠立马带着团队前往某登陆舰支队,对该型装备进行技术保障攻关,测绘图纸、对照参考、分析研究、误差调试……对于杨国忠来说,只要工作就是幸福的。
“生命的长度有限,军人使命无限”

正当杨国忠信心满满的时候,生命再次给他开了一个大玩笑。2017年8月,一张肿瘤肺转移的诊断书又摆在了杨国忠的面前!
杨国忠不得已只好再次手术,左上肺切除后留下严重的气胸、液胸。同年,党的十九大在京隆重召开,躺在病床上的杨国忠热血澎湃。“全军都在吹响强军号角,我为什么不能再多做点事情呢?生命的长度有限,可军人的使命无限!哪怕就剩2年、3年,我也要把最后的余光余热奉献在我的岗位。”
2019年,杨国忠发现兄弟单位都主动送器材、送力量到部队,那工厂能不能送培训到部队呢?刚好某潜艇支队有培训需求,与杨国忠的想法不谋而合。
杨国忠深谙真正艰苦的是舰艇部队,是一线官兵。于是他集中工厂的骨干力量组建培训小分队,亲自带队前往。经过精心准备筹划,细心调研指导,舰员级维修技能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6月中旬,该支队首届舰员级维修技能竞赛取得圆满成功。
34年军旅生涯
18年的总工程师岗位
杨国忠主持完成多个海军级维修保障中心
和10余条航保装备修理线
主持研制多型导航装备装舰使用
两次患癌,3次大型手术
他直面生死,乐观豁达
依旧不忘初心,坚守岗位
用生命余晖诠释着
一名军人的使命担当
支撑起新时代航保人的梦想致敬!
来源:“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 作者:顾桥红、张毅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