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防疫专家:过年期间,防护不可少
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戴欣、韩早远)牛年脚步越来越近,节日氛围越来越浓,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如何科学、安全、有序、欢乐地过春节?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王福生给大家提个醒:过节期间,防护措施不可少。 自身防护要记牢。规范佩戴口罩、加强手部卫生和保持社交距离是目前个人预防疾病传播的有效手段。科学佩戴口罩需要将口罩折叠面完全展开,将口、鼻、下颌完全包住,收紧口罩的松紧带,压紧鼻两侧的铝片,以减少四周的气流泄漏;正确洗手是保持手卫生的关键,可以参照医疗机构推行的“七步洗手法”来进一步规范手卫生。基本要领是:流动水洗手,用洗手液或肥皂液揉搓双手的每个部位,尤其是指缝之间和皮肤皱褶,每次洗手过程最好在20秒左右,洗手之后最好用暖风吹干或者纸巾擦拭,或用干净的毛巾擦干。个人防护贵在“慎独”,强调自觉性。疫情期间应时刻绷紧“防疫在我,注重细节”的安全防线,避免“心态疲劳”和“动作疲劳”,因为很多疫情失控的教训都是源于一瞬间的“侥幸心理”。 节日聚餐有规矩。春节期间,与亲友聚餐是增进感情的温馨时刻,但需要讲究“规矩”。外出就餐时,要配合工作人员做好体温测量和扫健康码,如有发热应做好必要的医学处置后单独就餐;在餐厅尽量避免触碰公共设施,做好手卫生;使用公筷公勺,减少接触传播的机会;用餐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安全距离,注意咳嗽礼仪。在家过年采购物品、置办年货时,不购买来源不明和进口的冷冻食品,采购冷链食品时需戴好手套、口罩。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以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娱乐活动要讲究。节日期间,各单位都会安排相应的文体活动。在安排活动时应科学控制规模,制定防疫措施,原则上不建议开展大型的文艺演出和汇演。倡导借助网络和闭路电视开展直播或线上交流互动。组织人数较多的文体活动时,必须佩带口罩,并安排人员指导参与者戴好口罩、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提醒进出洗手、扫健康码。活动场地尽量安排在空旷、通风的室外;确需在室内组织时,可区分不同项目分散组织,做到有序出入,减少人员聚集;在活动场地内应分散或隔位就坐,注意防护礼仪。活动结束后,对室内场所要及时开窗通风,清洗打扫活动场地、洗消文体器材。 外出期间严防护。长假期间应减少不必要的出行,不扎堆、不聚集,把风险降到最低,春节就能过得安心、过得祥和。提倡春节期间不串门拜年,建议使用微信、视频、电话等非接触方式拜年。外出时要佩戴口罩,尤其是进入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和密闭场所,以及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口罩。如果需要外出就医,应遵守分级就诊原则,选择就近就医。提前了解就诊流程,熟悉医院科室布局,减少在医院停留时间;就医期间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公用签字笔、挂号机等物体表面,触摸后应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候诊和排队时保持距离;尽量选择楼梯步行,若乘坐轿厢电梯,应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过多;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掩口鼻,就医返回后立即正确洗手。 公共区域常消毒。节假日期间,要对公共环境区域组织预防性消毒工作。可遵循“清洁为主、消毒为辅”的原则,对高频次使用的会议室、网络教室等场所要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疫情期间尽量不使用中央空调。使用空调时,建议开启空调新风系统强排以增加通风换气,并定期对空调进行消毒。卧室坚持每天开窗进行自然通风,每天两次。对于经常接触的门把手、窗把手等物品要经常进行表面消毒。怀疑物体表面有污染时,可用250至500mg/L含氯消毒液或者75%的酒精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时间10到30分钟,消毒到规定时间立即用清水去除残留。衣物和被褥等织物要勤换洗、勤晾晒,可定期洗涤和消毒处理。衣物晾晒时需要将其均匀摊开,在阳光下暴晒4小时以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