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她,又美又飒!
3月8日,国际妇女节
是所有女性的节日
当然也属于军营里可爱的她们
从穿上军装的那天起
她们单薄的肩膀
便稳稳地扛起了钢枪

胜战不问性别
她们散布在这片土地上
把柔情化作激情
用自己的力量守护着挚爱的祖国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军营
看看这群不爱红装爱武装的飒爽女军人
童宁宁:笃学不倦的“杏坛园丁”

执教雷达工程专业37年,如今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教授童宁宁的学生,都已成为空军各地导部队的中坚力量。
教授《雷达原理》34年,童教授目睹着教材从第一版到了第六版,心中早就有了一本书。尽管线下教学已熟门熟路,可她每次带一批新的学生,总要从头到尾再备一次课。用她的话说:“每一次教学都是一次全新的开始,我也要全面准备、不断学习。”
疫情期间突然接到线上教学任务,面对未曾接触过的教学方式,童教授一开始心里有些压力,担心学生学习效果会打折扣。然而“课堂就是战场,再难也要迎难而上”,没有过线上教学经验,童教授就把线上教学软件都下载下来研究了一遍,逐个测试,最终选用了最合适的线上课程工具。
“这门课是专业课的核心,一定要把学生的基础打牢。”童教授又拿出了不服输的劲头,一有时间就在清华大学的微信公众号里观看网课攻略,学习好的教学做法。除了吃饭睡觉,她几乎把剩余的时间都用在备课和上课上。短短两个小时授课时间,需要童教授花费一天甚至两天去准备。
三尺讲台育英才,线上教学续辉煌,童教授的“线上首秀”也圆满完成。最终,该届学生课程成绩为近年来学院历史最高。
王晓丹:青春无问西东,奋斗自成芳华

对于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教授王晓丹来说,尽管多年从事教学科研任务的她获奖无数,但最吸引她的不是拿到了多少荣誉,而是每天平平淡淡工作的踏实感,看着一名名学生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的幸福感。
谈及带过的学生,教授如数家珍,清晰记得每一个令人难忘的瞬间:带过毕设的小刁同学毕业离校前夕,专程从三原赶到中心校区给老师赠送自己刚出版新书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办公室搬家时,小薛同学主动找来电钻打孔穿线的情景好像就在眼前;还有考了好多证书的小贾同学、踏实坚韧的小朱同学……
每每接到毕业学生们时常发来的信息、或长或短的电话和好消息,工作的辛苦顿时会烟消云散。
青春无问西东,奋斗自成芳华。现在的王晓丹依然忙碌在教学改革、科研创新与学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仍然能够保持专注、每日孜孜不倦地学习着各种前沿知识,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培育着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
她就像一团永远炽热、始终向前翻滚的火焰,带来了温暖与光明,带来了奋斗与希望,一如最开始的那样……
李沛:我愿做那个坚守并一直冲锋的人

作为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护士长, 20多年的军旅生涯,抗击非典、援非抗埃、驰援荆楚……执行了十多次重大任务,李沛说,这是一名军人的功勋,是她一生的财富。
李沛清楚记得,2015年在利比里亚,为首例埃博拉确诊患者首次实施静脉穿刺的场景。与埃博拉“零距离”接触,迎着全世界的目光,这一针充满了挑战和风险。李沛屏住呼吸,看准静脉,针尖迅速穿过皮肤缓缓刺入血管,穿刺一次成功!
那一刻,幸福感满溢心间。李沛的目光坚定而执着,虽然身为女性,更有军人血性。
2020年除夕,出征武汉依然义无反顾。结合经验,李沛总结了穿脱和防护流程,为一线医护人员保驾护航。
检查穿戴是否符合要求,绘制防护流程路线图,监督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在李沛的努力下,缓冲间的环境得到明确改善,大家更换衣服的时间大大缩短,细节步骤严谨有序。
“感控是‘打胜仗’的安全底线,我要做安全的‘第一防线’。”传染科就是一个小战场,而李沛,愿意做那个坚守并一直冲锋的人,这是对女性力量,最好的诠释。
王业:像风一样的女子

“风一样的女子、巾帼不让须眉、英姿飒爽、干脆利索……”这都是大家给空军西安飞行学院某旅女飞中队队长兼被装办负责人王业的标签。
作为被装助理的她,作风干脆,工作严谨,耐心细致核对官兵被装数据,确保发放时准确无误;作为女飞队长,她像姐姐一样关心每一名学员的生活,却又刚柔并济,雷厉风行。
身为空勤家属,她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松懈。在不同的岗位,她始终全身心投入,用心为每一名官兵服务是她的信条。提起她,大家总是竖起大拇指,“王姐,好样的!”
姚天慧:铿锵玫瑰蓝天绽放

她从小就向往蓝天,向往能够成为一名飞行员。2017年,姚天慧通过层层选拔,考入空军航空大学,并于2020年顺利完成初教机飞行训练。
现在的姚天慧,正在空军西安飞行学院某旅进行高教机训练。作为空军第十一批女战斗机飞行学员中的一员,在女飞队里,虽然她的年纪最小,却是最勇敢的。
飞行中,她胆大心细,勇于突破,敢于挑战自己;生活中,她性格开朗活泼,兴趣爱好广泛,是乖巧可爱的“小仙女”。经过层层历练和筛选,她即将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女战斗机飞行员。
让我们期待着她高飞远航。
谈妍辰:华丽转身“三部曲”

谈妍辰是北部战区空军某场站一名通信值机员,她出生于军人家庭,爷爷是一名老红军,爸爸是退伍老兵,哥哥是一名军校学员,从小就怀有对军人的憧憬和美好向往。
高考后,在家人的鼓励支持下,“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她毅然选择参军入伍,将矢志国防的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来到军营,她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通信女兵。想要驾驭精密复杂的通信设备,熟练科目繁多的值班业务,需要过硬的业务能力,更需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于是,她与过去那个马虎粗心、浮躁大意的自己挥手告别,在一次次摸索、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汗水中,完成了第一次华丽转身,成为一名严谨稳重的通信女兵。
多彩的军营生活,让她更加勇于挑战自我。告别平日里的害羞腼腆,她学跳舞、练唱歌、学演讲、练主持。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她从一名“文艺小白”摇身一变,成为优秀的文艺骨干,完成了第二次华丽转身。
如今,褪去娇气的她,向自己发起了新的挑战——追赶哥哥的步伐,考取军校,矢志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通信女排长!
有了军营两年的殷实积淀,相信自信阳光的她一定能完成第三次的华丽转身。
杨咪:要奉献更要贡献

别看她外表柔弱,却在初为人母的时候毅然选择执守在基层岗位。只因她不仅是一位母亲,还是一名军人,是61个女兵的“家长”。
她的心很“硬”又很“软”。哺乳期刚过,她将孩子交给家人,转身选择了连队里的另一群“大孩子”。她很“脆弱”又很“刚强”。面对家庭的琐事和工作的压力,她也常常彻夜难眠;而对战训任务和连队建设困难,她却总能迎难而上、从容处置。她很“纠结”又很“果断”。对于战士的诉求,她总是左思右想,生怕有做的不到位的;而作为几百人“大练兵大比武”的指挥官,她却能雷厉风行、游刃有余。
从排长到副连长再到连长,六年时光,她把青春撒在基层,把理想安在连队,舍小家为大家,默默耕耘,不求回报。

就像她常说的,“我首先是一名军人,是军人就要对部队有贡献。”在她的带领下,连队全面建设蒸蒸日上,连续2年荣获先进,并在各项比武竞赛、体能考核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汪洋:魅力四射的知心姐姐

汪洋,空军某场站通信营自动化站技术维修室导航助理工程师,官兵们最喜爱的主持小姐姐。拿起麦克风,字正腔圆,温柔大方,很有亲和力;拿起扩音器,又是旅史馆优秀的解说员,声情并茂,娓娓道来,为一批批战友送来精彩的讲解。训练场上,小汪也不输给男兵,被战友们称为“战场幽灵”,让同是陆军副连长的爱人也对她刮目相看。
汪洋的脸上总是洋溢着乐观,与生俱来的亲和力让人不自觉地喜欢。舞台上那温暖的一笑,溶化了无数官兵的心。

女兵的魅力千姿百态,但最美的还是那颗金子般的心灵。汪洋就像一位美丽的天使,用爱守护着身边的战友,像一朵绚丽的鲜花,把这身空军蓝映衬得更加耀眼。
卢娜:“五味杂陈”赣南妹子

“‘三八’妇女节赞女神活动,你第一个想到医院的谁?”
“我们护士长卢娜!”
“为什么要赞她?”
“嗯……就是‘五味杂陈’的好!”
在战友们眼中,这位赣南妹子自带辣味。战斗等级转进时,她站在楼前扯着嗓子呼喊值班人员;医护保障中,她脸红脖子粗,楞是把男兵训得一动不敢动。
卢娜是医院的“真香姐”。病患官兵输液前,她反复核对药品名称、用量,输液登记本记录得清晰准确,“官兵就诊无差错,它不香么”;公差勤务结束时,她完善工作后再完善标准,“工作一次过关不返工,它不香么”……
卢娜对单位的感情,是润物无声的甘醇。工作八年多,七次除夕夜坚守岗位,还多次主动请缨抢走外出驻训、新兵集训保障等男同志有的“特权”。
卢娜,东部战区空军某场站的一名普通护士,却用热爱和责任在平凡的工作中谱写着不平凡的故事。
陈丹丹: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七年前,怀揣军旅梦,身着空天蓝,她成为了一名空军话务女兵,在三尺机台兢兢业业,当好党委首长的传令兵。

两年后,她以某基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军校,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
如今,她再次回到熟悉的通信岗位,始终牢记着迅速准确保密不间断的通信人精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成为连队的得力助手。
陆思云: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她做事雷厉风行,风风火火,是大家眼中的“假小子”。训练场上,她健步如飞、挥汗如雨;三尺机台上,她舞动的指尖确保通信畅通。
但“女汉子”也有柔情,文艺汇演上有她矫健的舞姿,连队晚会上有她动人的歌声。
(作者:叶春燕、杨顺岭、赵世杰、丛墨涵、李海峰、黄杰腾、郭政委、凌永毅、刘保选、普泫云、王健、黄灵通、徐晨智、王柏粟、高正、王钰、高彻)
来源:空军新闻 作者:叶春燕 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