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春天的约定”,军校学员为爱接力40载
“徐叔,我们带您去踏青啦!”江南三月,草长莺飞。实习归来的陆军军事交通学院镇江校区某学员队的学员一大早便来到了徐叔家中,背起徐叔,推着轮椅,沿着熟悉的长江路向焦山走去。在路上,大家询问着徐叔的身体近况,向他讲着训练的趣事,徐叔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背起“初春的约定”
徐叔,是该学员队学员对68岁徐来顺老人的称呼。徐叔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治愈后落下了思考力低下、双腿行动不便的病根,导致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由于双亲去世的早,便和妹妹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徐叔喜欢春天,喜欢和学员一起踏青,每年都与校区该学员队有个“春天的约定”。去年由于徐叔做了白内障手术,今年的“春之约”也成了他眼睛康复后第一次“春之旅”。
背起不变的诺言
四十年,一个人能做许多事。而他们,四十年却只做了一件事——照顾好徐叔。
徐叔与该学员队的情感纽带源于校区在镇江办学的第二个年头——1981年军地一次双拥共建活动。
“把他交给我们,我们一定照顾好!”四十年前,在地方政府的见证下,学校官兵许下了照顾徐叔的承诺。时光荏苒,院校几经转改,负责照顾徐叔的学员队番号变了一次又一次,干部换了一批又一批,学员走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当初的诺言却一直未曾改变。
背起大爱的传承
四十年来,帮徐叔打扫卫生、洗澡理发、按摩双腿,带他看电影,陪他聊天成为每周帮扶学员的必修课。购置生活用品、爱心捐助、生病陪护,大家把徐叔的事当成自己事,把徐叔当成了自家人。
在多年不懈的坚持下,纳入低保、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申请大病医疗救助、协调地方企业纾困等具体措施,有效解决了徐叔的后顾之忧,也减轻了妹妹一家的家庭负担,徐叔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开启了新的生活。每每提及于此,他都竖起大拇指开心地对学员讲:“遇到了好官兵,赶上了好时代!”
在一次校区军营教育日活动中,当学员位小朋友讲解徐叔的故事时,一名小男孩好奇地问道:“为什么不叫徐爷爷呀?”
不知何时喊起,只因未曾改变。从队干部到学员,“徐叔”不再仅仅是称呼,是习惯、是情感、更是传承。
每到新学期,学员们就会来到荣誉室参观“大爱之家”展区,上面记录了多年来一代代学员帮扶徐叔的点点滴滴。这些凝固的历史瞬间,鼓舞着全体学员崇尚品德、奉献助人。
爱,从缘分到相遇,因坚守而传承。“毕业前,我一定要把徐叔的故事讲给新入队的学弟听……”看着墙上记录的一点一滴,大四学员周易德在荣誉墙前情不自禁地对身边战友说道。
来源:陆军新闻 作者:党小文 范凤龙 周 礼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